[实用新型]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3691.9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53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琼;李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 薇 |
地址: | 13001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铸态终压合镶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适用于油压机和包边机上的机械式压合模具。
背景技术:
通常的终压合镶块有几种形式,如图4、图5、图6。其中图4、图5为铸态终压合镶块的形式。图4形式对于有侧向力的压合来说,反侧效果好,但靠背面很大,加工和研配都需要很大工作量,需要的材料较多。图5形式为铸态终压合镶块常用的形式,适合于比较平缓、侧向力很小的压合区域,对于比较陡峭、、侧向力很大的压合区域反侧效果不好。图6一般为锻态终压合镶块常用的形式,反侧效果好,镶块重量轻为优点,但拆卸镶块时有时需要先拆相临的镶块,镶块的加工型面比铸态镶块大(比较图2和图6),由于侧把螺钉,保证螺钉孔的可加工性,在镶块与上底板之间需要追加铸件安装座,加大了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反侧效果较好,材料使用得最少,加工和研配的工作量最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沿形筋、加强筋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立筋,立筋上铸一个凸台,凸台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作为与上底板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之间,接着沿形筋铸一个横筋,两条立筋的外侧,接着沿形筋,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斜筋。
所述的横筋和斜筋为15mm厚。
所述的立筋为20mm厚。
所述的斜筋与安装面b之间保持5-10mm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通过最少的材料增加,最少的加工面积a,达到反侧效果,降低了模具成本;利用转动支点前移的方法,增加有侧向力的镶块的稳定性,降低靠背面的面积,从而达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反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示意图;
图4-6为通常的终压合镶块的几种形式示意图;
1、上底板,2、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2.1、安装板,2.2、沿形筋,2.3、加强筋,2.4、立筋,2.5、横筋,2.6、斜筋,2.7、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2.1、沿形筋2.2、加强筋2.3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2.2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20mm厚的立筋2.4,立筋上铸一个凸台2.7,凸台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加工,作为与上底板1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2.4之间,接着沿形筋2.2铸一个1 5 mm厚的横筋2.5,加强上部压合工作区的强度,两条立筋的外侧,接着沿形筋2.2,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15mm厚的斜筋2.6,斜筋2.6与安装面b之间保持5-10mm距离。
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2是由2.1、安装板,2.2、沿形筋,2.3、加强筋,2.4、立筋,2.5、横筋,2.6、斜筋,2.7、凸台构成,是一个整体的铸造镶块。
工作时,侧向力使得镶块受到旋转力矩的作用,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的结构样式,使得镶块转动支点前移从Y到X,如图2所示,降低了力的距离,从而降低了力矩,增加有侧向力的镶块的稳定性,在螺钉的作用力下,平衡了力矩。侧向力通过靠背面c,传递到上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36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