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V型双向电控抽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4982.X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葆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葆辰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配重式抽油机的改进,提供了一种V型双向电控抽油机,属于油田抽油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采油场所使用的抽油机械大多数还是大摆锤式抽油机械结构,机构庞大,功耗大达55千瓦以上,抽油杆受力不均匀,容易磨损,而且,扬程较短,一般只有3.5米左右,对于有些深井采油作业,该结构抽油机无法使用;而框架式结构的抽油机是将动力机构装置在框架顶部,因此,在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都很不方便,影响了正常的采油工作。
针对抽油机械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的第02274464.9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V型电控抽油机》,抽油机架采用V型结构,传动机构装置在V型抽油机架的中间,牵引卡通过井绳与传动轮、传动机构及配重构成天平式平衡结构运动副。具有机架可以自由转动、开合,便于维修的特点;抽油杆上快、下慢速度分别控制,冲程和冲次可实现无级调节,满足不同井深和生产需求,但是由于抽油机架的张开距离有限,所以该专利不适用两个井口相距较远的情况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V型双向电控抽油机,解决了两个井口相距较远的情况不便使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由抽油机架、底座、电机、传动机构、控制箱及牵引卡组成,抽油机架为V型结构铰接在底座上,其顶部设有传动轮,摩擦轮机构装置在V型抽油机架的中间,其特征在于:摩擦轮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的导轮组,井绳的两端均设有牵引卡,井绳顺序缠绕在传动轮、导轮组、摩擦轮机构、导轮组及传动轮构成对称平衡的上、下移动的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取消井绳一端的配重装置,配以牵引卡,使井绳两端均设抽油的牵引卡结构;通过相对中心摩擦轮机构距离可调的导轮组,可同时对两口距离相近的油井同时抽油,实现了节能、高效的采油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原理图。
1~电控箱、2~电机、3~减速器、4~摩擦轮机构、5~传动轮、6~抽油机架、7~导轮组、8~牵引卡、9~支架底座、10~支架铰链、11~井绳。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在底座9上通过支架铰链10铰接有V型结构抽油机架6,可以合拢、分开和转动,其顶部设有传动轮5,摩擦轮机构4装置在V型抽油机架6的底部中间位置,摩擦轮机构4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的导轮组7,井绳11的两端分别设有牵引卡8,井绳11顺序缠绕在传动轮5、导轮组7、摩擦轮机构4再沿导轮组7及传动轮5构成对称平衡的上下移动的传动机构,设置在摩擦轮机构4两侧导轮组7之间的间距30米内可调整,以适应距离相近的两口油井采油作业;电控箱1、电机2、减速器3与摩擦轮机构4组成动力传动系(参见图2),为抽油机提供动力和控制抽油杆的采油速度和冲次,调节抽油机采油冲程,满足不同井深的采油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葆辰,未经吴葆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49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