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5601.X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0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川铁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以 实现 备用 电源 自动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本实用新型及一种转换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实现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信号设备集中供电系统中各回路均采用“1+1”主用电源、备用电源两路电源同时供电方式,两路电源互为主备用。其中一路作为主用电源给负载供电,另一路接通电源作为备用。当主用电源发生故障断电时,切断主用电源,接通另一路备用电源继续给负载供电,为相关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了电源保障。但由于电源故障具有不可预知性,依靠人为操作往往会造成短时间的断电,难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以致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此转换电路实现主备用电源的自动转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该电路包括主用电源供电电路,备用电源供电电路及主用电源、备用电源供电控制电路。其中:所述主用电源供电控制电路由接触器1KM的线圈二接点、备用电源的接触器2KM常闭二接点串联组成;所述备用电源的控制电路由接触器2KM的线圈二接点、主用电源的接触器1KM常闭二接点、延时继电器KR的常开二接点串联组成串联电路,延时继电器二线圈和上述串联电路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通过采用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不仅实现了“1+1”主备用电源的自动转换,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主用电源、备用电源两路电源同时供电所会产生的冲击电流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应用本设计于电路中时,欲达到理想的结果,需选用合适的延时继电器KR。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电路的实例示意图。
图中:
A、主用电源 B、备用电源 C、负载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实现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实现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结构是该电路包括主用电源供电电路,备用电源供电电路及主用电源A、备用电源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主用电源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1KM的线圈接点A1、接点A2、备用电源的接触器2KM常闭接点21、接点22;所述备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2KM的线圈接点A1、接点A2、主用电源的接触器1KM常闭接点21、接点22、延时继电器KR的常开接点9、接点11以及和上述接点并联的延时继电器线圈2、线圈10。
所述主用电源供电控制电路由接触器1KM的线圈接点A1、接点A2、备用电源的接触器2KM常闭接点21、接点22串联组成串联电路。所述备用电源供电控制电路由接触器2KM的线圈接点A1、接点A2、主用电源的接触器1KM常闭接点21、接点22、延时继电器KR的常开接点9、接点11串联组成,延时继电器线圈2、线圈10和上述串联电路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主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的电路是这样设计的:
如图1所示,对主用电源控制电路做如下描述:主用电源A供电时,主用电源通过输入端子L1、N1接入,电流经过接触器1KM的接点A1和接点A2、此时备用电源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2KM处于落下状态,所以常闭接点21和接点22处于闭合状态,电路导通,主用电源电路中的接触器1KM励磁吸起,接触器接点L1和接点T1、接点L2和接点T2接通,由主用电源供电;
如图1所示,对备用电源控制电路做如下描述:备用电源供电时,备用电源B通过输入端子L2、N2接入,电流同时经过接触器2KM的接点A1和接点A2和延时继电器KR的线圈接点2和接点10,延时继电器吸起,接点9和接点11接通;此时主用电源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1KM处于落下状态,所以常闭接点21和接点22处于闭合状态,备用电源电路中的接触器线圈电路导通,备用电源电路中的接触器2KM励磁吸起,接触器接点L1和接点T1、接点L2和接点T2接通,由备用电源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川铁信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川铁信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56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