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溅油孔式连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8869.9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潘圣临;曹权佐;孔祥俊;胡志刚;崔欣洁;沙宾宾;张海侠;曹亮;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F01M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9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溅油孔式 连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润滑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在发动机曲柄连杆运动的同时使发动机得到更好的润滑。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机器在气缸壁、活塞销、凸轮以及挺杆等承受负荷较小和运动速度较低的部位,采用的润滑为飞溅润滑,通过机油泵泵上来通过油路从曲轴油孔流出来后,经过曲轴旋转飞溅溅到气缸壁面、凸轮表面和活塞销。但其实在机器运行时,油底里面的机油油面是比较低的.单独依靠曲轴飞溅在发动机运行时,有可能造成摩擦运动的表面润滑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连杆体内形成油路的溅油孔式连杆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连杆一侧开有油孔,在连杆根部设有连杆体侧油孔,在两孔之间有一长形通孔将两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成本低廉;
2、采用本装置在发动机自身产生飞溅润滑的同时,通过连杆运动还能够产压力润滑。在发动机工作时,使缸体、活塞及活塞销得到更好的润滑。从而达到更好的润滑和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在连杆3一侧开有油孔1,在连杆3根部设有连杆体侧油孔2,在两孔1、2之间有一长形通孔4将两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机油通过机油泵流入曲轴连杆轴颈后,经连杆轴瓦流出,当位于连杆大头的油孔与曲轴的连杆轴颈上的口相对准时,机油通过连杆内的斜油路从连杆体侧有溅油孔将机油即喷到气缸壁面、凸轮表面、活塞和活塞销处。在发动机自身产生飞溅润滑的同时,通过连杆运动还能够产压力润滑。在发动机工作时,使缸体、活塞及活塞销得到更好的润滑。从而达到更好的润滑和降温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飞溅润滑不均匀等问题,并且具有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8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