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9669.5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60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宋殿权;王指刚;刘铁建;张春涛;张华;张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36;H01M10/4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永林 |
地址: | 150078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集流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其性价比不断提高,赢得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的集流排是是由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多个极耳构成的。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动力电池芯中的集流排的多个极耳及极耳夹片采用螺丝钉紧固在一起,使用螺丝钉紧固的目的是使多个极耳充分接触最终使电池的内阻变小。但是,由于螺丝钉都由人工来完成,这样生产效率低,并且紧固的程度不容易控制,紧固程度小会导致电池内阻大,紧固程度大会使极耳夹片和极耳断掉,最终导致电池容量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极耳与极耳夹片采用螺丝钉紧固在一起而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及紧固的程度不容易控制导致电池容量偏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是: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由多个极耳和两个极耳夹片组成,所述多个极耳相互叠加在一起,多个极耳置于两个极耳夹片之间,多个极耳和两个极耳夹片通过铆钉铆接紧固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二是: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由多个极耳和U字形极耳夹片组成,所述多个极耳相互叠加在一起,多个极耳置于U字形极耳夹片内,多个极耳和U字形极耳夹片通过铆钉铆接紧固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极耳和极耳夹片采用铆接机进行铆钉铆接且紧固在一起,采用铆钉铆接可以控制紧固程度,最终减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内阻,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性能,从而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容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由多个极耳1和两个极耳夹片2组成,所述多个极耳1相互叠加在一起,多个极耳1置于两个极耳夹片2之间,多个极耳1和两个极耳夹片2通过铆钉铆接紧固为一体。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极耳1的宽度W为10mm~70mm。如此设置,更加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容量。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流排是由多个极耳1和U字形极耳夹片2组成,所述多个极耳1相互叠加在一起,多个极耳1置于U字形极耳夹片2内,多个极耳1和U字形极耳夹片2通过铆钉铆接紧固为一体。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极耳1的宽度W为10mm~70mm。如此设置,更加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容量。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9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柜紧急按钮装置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隔膜计数裁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