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步进式矸石山液压架子头前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9882.6 | 申请日: | 200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0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冯云;景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云 |
主分类号: | E21C47/10 | 分类号: | E21C47/10 |
代理公司: | 双鸭山欣合专利事务所 23203 | 代理人: | 黄志坚 |
地址: | 1551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 矸石 液压 架子 头前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矸石堆放运输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矿掘进、生产过程中,会产出大量的矸石废料,这些矸石需运输到地面堆放。当矸石堆放到一定高度,便形成了矸石山,为了矸石的提升运输需要,在矸石山上要铺设轨道,轨道前端设置架子头,用架子头前端的钢丝绳天轮提升或放矿车下井,当矸石堆放不下时,架子头和轨道就要前移。通常架子头前移有利用绞车拉绳轮,架设空中索道移动架子头,或采取全靠人工移动,由于其体积大,重量大,每次移动架子头井下生产就要停止,且需很多人,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移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架子头移动不便,费工费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步进式矸石山液压架子头前移装置,采取液压结构,液压推进的方式将架子头前移,节省人工,节省时间,几个人即可完成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方案是由架体、液压驱动部分构成,架体由型钢构件分上、下层两个层框架组成,下层框架由横梁、前滑轮、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架、推进缸前支架、推进缸、推进缸后支架、后滑轮、钢丝绳外转向滑轮组成,型钢焊制成矩形框架,前端呈船头状,后端呈齐头,矩形框间有若干根横梁,下层框架前部分横梁间纵向焊有两根前滑轮架,两个前滑轮分别与两个前滑轮座配合,两个前滑轮座分别与两根前滑轮架配合焊接固定,两根纵向前滑轮架之前的横梁间焊有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支架,滑轮与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支架配合,中部横梁的中心焊接固定有推进缸后支架,推进缸后支架与推进缸后端配合,推进缸后支架与推进缸后端上下留有间隙配合,推进缸后支架的固定横梁与其后根横梁间有纵向加强梁,于推进缸位置前的左外壁上有一椭圆形穿绳孔,后部横梁间纵向焊有两根后滑轮架,两根后滑轮架上各固定有与前滑轮相同的后滑轮,下层框架后部左侧外壁上固定有钢丝绳外转向滑轮,上层框架由轻轨、天轮、前部升高滑轨、矿车碰头架、吊缸座、液压缸、支脚、吊轮耳、液压操作系统组成,上层框架与下层框架长度相同,框架宽度与矿车轮距相同,前后两端均为齐头,轻轨与上层框架上表面配合焊固,天轮为矿山通用天轮,与上层框架的前端中心配合,前部升高滑轨与后部升高滑轨相同,以前部升高滑轨为例,由两根型钢制成,其长度大于上层框架向前移动行程,前部升高滑轨两端前高后低有倾斜角与上层框架内两根横梁间背部向上配合焊固,型钢槽与下层框架前滑轮滑动配合,矿车碰头架与框架两侧外壁配合焊固,中部横梁中心向下焊接固定有推进缸前支架,此横梁与其前一根横梁间有一根纵向加强梁,推进缸前支架为下鸭嘴状,鸭嘴间有轴,推进缸前座与轴配合铰接,吊缸座上端与上层框架中部横梁配合焊固,吊缸座下端与推进缸体外径配合固定,液压缸和支脚配合铰接为一组,共分为相同的四组,以前两组为例,液压缸前支点和支脚的上端与上层框架两侧前部外壁配合铰接固定,后两组的液压缸前支点和支脚的上端与上层框架两侧后部外壁配合铰接固定,五组相同的吊轮耳由吊耳、吊轮组成,以一组为例,吊轮耳分别与上层框架两侧外壁配合固定,吊轮耳与吊轮轴配合,吊轮与下层框架型钢上边沿滑动配合,液压操作系统由操作台基架、电机基架、液压泵基架、操作台、电机、液压泵、油箱组成,操作台基架、电机基架、液压泵基架均与上层框架后部横梁配合焊固,操作台由五个操纵杆控制,操作台与操作台基架配合螺栓固定,电机与电机基架配合螺栓固定,电机与电源连接,液压泵与液压泵基架配合螺栓固定,液压泵后部固定有油箱,电机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输入口另一端与油箱连接,液压泵输出口与操作台油路连接,操作台油路分别与各液压支脚、推进缸连接配合,各油管与上层框架两侧内壁扎紧固定,钢丝绳与天轮滑动配合,上端绳头与矿车连接配合,下端绳头与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滑动配合,经椭圆形穿绳孔与钢丝绳外转向滑轮滑动配合,钢丝绳端头与卷扬机房中卷扬机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靠人工移动架子头的繁重体力劳动,省时省力。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矿车碰头架A-A剖视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耳C-C剖视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外转向滑轮B-B剖视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滑轮架D-D剖视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进缸E-E剖视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架体、液压驱动部分构成,架体由型钢构件分上层框架1和下层框架17组成,下层框架17由横梁、前滑轮、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架、推进缸前支架、推进缸、推进缸后支架、后滑轮、钢丝绳外转向滑轮组成,参照图1、图2,型钢焊制成矩形框架,前端呈船头状,后端呈齐头,矩形框间有若干根横梁,下层框架17前部分横梁间纵向焊有两根前滑轮架6,两个前滑轮28分别与两个前滑轮座配合,两个前滑轮座分别与两根前滑轮架6配合焊接固定,两根前滑轮架6之前的横梁间焊有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支架27,滑轮38与钢丝绳内转向滑轮支架27配合,中部横梁的中心焊接固定有推进缸后支架20,推进缸后支架20与推进缸21后端配合,推进缸后支架20与推进缸21后端上下留有间隙配合,推进缸后支架20的固定横梁与其后根横梁间有纵向加强梁36,于推进缸21位置前的左外壁上有一椭圆形穿绳孔23,后部横梁间纵向焊有两根后滑轮架31,两根后滑轮架上各固定有与前滑轮28相同的后滑轮30,下层框架17后部左侧外壁上固定有钢丝绳外转向滑轮18,上层框架1由轻轨3、天轮2、前部升高滑轨6、矿车碰头架7、吊缸座22、液压缸5、15、支脚25、16、吊轮耳14、液压操作系统组成,上层框架1与下层框架17长度相同,框架宽度与矿车轮距相同,前后两端均为齐头,轻轨3与上层框架1上表面配合焊固,天轮2为矿山通用天轮,与上层框架1的前端中心配合,前部升高滑轨6与后部升高滑轨39相同,以前部升高滑轨6为例,由两根型钢制成,其长度大于上层框架1向前移动行程,前部升高滑轨6两端前高后低有倾斜角与上层框架1内两根横梁间背部向上配合焊固,型钢槽与下层框架17前滑轮28滑动配合,矿车碰头架7与框架两侧外壁配合焊固,中部横梁中心向下焊接固定有推进缸前支架24,此横梁与其前一根横梁间有一根纵向加强梁29,推进缸前支架24为下鸭嘴状,鸭嘴间有轴37,推进缸前座与轴37配合铰接,吊缸座22上端与上层框架1中部横梁9配合焊固,吊缸座22下端与推进缸21体外径配合固定,液压缸和支脚配合铰接为一组,共分为相同的四组,以前两组为例,液压缸5前支点4和支脚25的上端8与上层框架1两侧前部外壁配合铰接固定,后两组的液压缸15前支点和支脚16的上端与上层框架1两侧后部外壁配合铰接固定,五组相同的吊轮耳14由吊耳、吊轮组成,以一组为例,吊轮耳14分别与上层框架1两侧外壁配合固定,吊轮耳14与吊轮33轴配合,吊轮33与下层框架17型钢上边沿滑动配合,液压操作系统由操作台基架、电机基架19、液压泵基架、操作台10、电机11、液压泵12、油箱13组成,操作台基架19、电机基架、液压泵基架均与上层框架1后部横梁配合焊固,操作台10由五个操纵杆控制,操作台10与操作台基架配合螺栓固定,电机11与电机基架19配合螺栓固定,电机11与电源连接,液压泵12与液压泵基架配合螺栓固定,液压泵12后部固定有油箱13,电机11与液压泵12连接,液压泵12输入口另一端与油箱13连接,液压泵12输出口与操作台10的油路连接,操作台10的油路分别与各液压支脚、推进缸21连接配合,各油管与上层框架1两侧内壁扎紧固定,钢丝绳37与天轮2滑动配合,上端绳头与矿车连接配合,下端绳头与钢丝绳内转向滑轮27滑动配合,经椭圆形穿绳孔23与钢丝绳外转向滑轮18滑动配合,钢丝绳端头与卷扬机房中卷扬机配合.使用时,操作人员启动电机11,开动液压泵12,推进缸21推动上层框架1前行,前部升高滑轨6和后部升高滑轨31分别与前滑轮28和后滑轮30滑动配合前行,同时升高上层框架1,上层框架1前行完成,四组液压缸分别推动四个支脚落地,抬高下层框架17,此时推进缸21回收,带动下层框架17前行完成,完成架子头整体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云,未经冯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9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盾构机上的观察窗装置
- 下一篇:磁性吸附转移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