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排气歧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0998.7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2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朴范滨;王书来;张守泉;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7/10 | 分类号: | F01N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 歧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排量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排气歧管多为铸件,模具复杂、壁厚、重量大、热容量大,吸收热量多。车体在低温冷启动时,发动机缸体排出废气的热量损失较大。采集数据的前40秒内三元催化剂难以达到催化反应的温度,导致排放污染物超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降低整机重量的发动机排气歧管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进气法兰盘、排气管、排气管上下壳体、排气管、汇总管、出气法兰,进气法兰盘上分别设有第一气道口、第二气道口、第三气道口、第四气道口,排气管进气端与第一气道口相对接,出气端与气道汇总管相接,排气管上、下壳体组焊接后与进气法兰盘的第二气道口、第三气道口相接,其出气端部位接至气道汇总管,排气管进气端口与进气法兰盘的第四气道口相对接,其排气端部位接至气道汇总管,气道汇总管后端与排气法兰盘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操作使用方便,安装拆卸方便,重量小、热容量小,吸收热量少,使得催化剂能够快速起燃而降低排放污染物的含量,满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法兰盘1、排气管2、排气管上下壳体3、排气管4、汇总管5、出气法兰6,进气法兰盘1上分别设有第一气道口19、第二气道口20、第三气道口21、第四气道口22,排气管2进气端与第一气道口19相对接,出气端与气道汇总管5相接,排气管上、下壳体3组焊接后与进气法兰盘1的第二气道口20、第三气道口21相接,其出气端部位接至气道汇总管5,排气管4进气端口与进气法兰盘1的第四气道口22相对接,其排气端部位接至气道汇总管5,气道汇总管5后端与排气法兰盘6相接。
排气管2上分别安装有支架一7、支架二8、支架三9。
排气管4上安装有支架四10、支架五11。
本实用新型组成有进气法兰盘1、出气法兰盘6、后法兰盘安装孔19、排气管2、排气管上下壳组件3、排气管4、汇总管上下壳组件5、支架一7、支架二8、支架三9、支架四10、支架五11、凸焊螺母12、垫片13,所述的支架一7、支架二8、支架三9、支架四10、支架五11分别与凸焊螺母12连接,排气管上下壳组件3是由排气管上壳14、排气管下壳15构成,汇总管上下壳组件5是由汇总管上壳16、汇总管下壳17构成,主视图中间部分排气管2、排气管4、排气管上下壳组件3一端分别插入前法兰盘1方孔内连接,另一端与垫片13插入汇总管上下壳组件5中连接,汇总管上下壳组件5与后法兰盘10连接,支架一7与排气管2连接,支架二9与排气管4连接,支架三8与排气管2连接,支架四10与排气管4连接,支架五11与排气管2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排气歧管装置由前法兰盘安装孔17安装在发动机缸盖上,后法兰盘安装孔18与三元催化器连接,将发动机工作时四个气缸产生的废气经由特定空间走向的排气管2、排气管上下壳组件3、排气管4汇总在汇总管上下壳组件5中,经由后法兰盘10,最终排出废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0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发电机的风道构造
- 下一篇:一种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