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鹰嘴齿形双金属带锯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1034.4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贵;时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双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61/12 | 分类号: | B23D6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形 双金属 锯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金属带锯条。
背景技术
双金属带锯条在切割金属棒材、管材、型材时由于材料的直径、壁厚不相等、形状不相同,对其齿部冲击力较大,尤其是在切割金属大直径棒材、厚壁管材和异型材时产生震动,对双金属带锯条的齿部冲击力更大,普通带锯齿形无法承受这种冲击力,对锯齿的损伤很大,造成切割速度低、切割效率低、质量差、锯条寿命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双金属带锯条存在切割速度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鹰嘴齿形双金属带锯条。本实用新型的齿形背部(齿形背部简称齿背)用两段直线和两段圆弧相间连接而成,齿形的外形似鹰嘴,故称为鹰嘴齿形,相应的锯条叫鹰嘴齿形双金属带锯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鹰嘴齿形双金属带锯条由锯条齿部和锯条本体组成,锯条齿部和锯条本体固接成一体,锯条齿部的单个齿距的齿形轮廓由齿尖背部直线、齿形背部连接平滑曲线、齿底圆弧和齿尖直线依次平滑连接而成,并形成鹰嘴状齿形,齿尖背部直线与相邻齿尖直线相交形成齿尖,齿尖背部直线和齿形背部连接平滑曲线连接形成齿背;所述齿形背部连接平滑曲线由第一过渡圆弧、第一过渡直线、第二过渡圆弧和第二过渡直线依次平滑连接而成,齿尖背部直线与第一过渡圆弧连接,第二过渡直线与齿底圆弧连接;第一过渡圆弧的半径为0.3-1mm,第二过渡圆弧的半径为0.5-2mm;所述双金属带锯条的齿形角为56-65度,所述双金属带锯条的前角为5-10度,齿背角为30-35度,齿尖限位高度为0.2-0.8mm,齿底圆弧1-3的半径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鹰嘴齿形双金属带锯条具有良好的综合切削性能,适用于切割实心圆钢、管材、型材以及不锈钢、合金钢、模具钢等金属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带锯条切割速度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近似鹰嘴形的齿背设计可有效降低切割共振,减小冲击力,保证了切割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双金属带锯条的使用寿命。将原有齿形角55度增大到56-65度,增加齿形的抗剪强度,齿形角增大了,齿形角的截面积也相对增大了,因此有效地增加了齿锯抗冲击的强度。齿背采用近似鹰嘴的几何形状,增大齿部面积,用以消除切割过程中的失稳现象,达到抗冲击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鹰嘴齿形不仅适合于双金属带锯条,还适合于高速钢带锯条、中合金钢带锯条、碳素钢带锯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齿部放大图,图3是单个齿距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鹰嘴齿形双金属带锯条由锯条齿部1和锯条本体2组成,锯条齿部1和锯条本体2固接成一体,锯条齿部1的单个齿距的齿形轮廓由齿尖背部直线1-1、齿形背部连接平滑曲线1-2、齿底圆弧1-3和齿尖直线1-4依次平滑连接而成,并形成鹰嘴状齿形,齿尖背部直线1-1与相邻齿尖直线1-4相交形成齿尖3,齿尖背部直线1-1和齿形背部连接平滑曲线1-2连接形成齿背4;所述齿形背部连接平滑曲线1-2由第一过渡圆弧1-2-1、第一过渡直线1-2-2、第二过渡圆弧1-2-3和第二过渡直线1-2-4依次平滑(即相切的)连接而成,齿尖背部直线1-1与第一过渡圆弧1-2-1连接,第二过渡直线1-2-4与齿底圆弧1-3连接;第一过渡圆弧1-2-1的半径r1为0.3-1mm,第二过渡圆弧1-2-3的半径r2为0.5-2mm;所述双金属带锯条的齿形角α为56-65度,所述双金属带锯条的前角β为5-10度,齿背角γ为30-35度,齿尖限位高度h为0.2-0.8mm,齿底圆弧1-3的半径为1-5mm。从图2中可以看出齿的背部由传统的一段直线和齿底圆弧半径连接变成了两段直线、两段过渡圆弧和齿底圆弧半径连接。h为齿尖限位高度,可以控制切削深度,在相同的齿形角的情况下h越小,切削深度越浅,h越小越不容易产生冲击、共振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所述双金属带锯条由一至十二个单个齿距构成一个循环齿距T。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双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双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1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压力传感器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分级管理存储资源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