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防水套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2975.X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靖霖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35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防水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防水配件,尤其是一种电缆防水套管。
背景技术
电缆引入地下构筑物内必须穿过构筑物的墙、板,穿破这些部位的防水层,成为整个建筑结构中防水最薄弱的部位。目前电缆引入地下构筑物内,一般采用预埋钢管的方式,电缆穿过钢管,再用密封胶进行密封,采用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水密性能要求,使水沿着电缆进入地下构筑物内,在电缆需要更换时,更换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的电缆防水套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防水套管,包括套管管体,该套管管体为侧壁开有缝隙的由柔软材料制成的管体,在缝隙一侧的管壁外侧开有台阶状凹槽,在缝隙另一侧的管壁内侧开有台阶状凹槽,两侧凹槽可相互叠加对接,形成管状结构,该套管管体主要由一体的前端和后端组成,其管体的前端为瓦状支撑,穿入钢管中,用于支撑电缆不与钢管管口刮蹭,在瓦状支撑与后端管壁相连的管壁外侧设有挡水沿,使水沿挡水沿流下,而不会进入钢管中。
所述瓦状支撑的数量为3个、4个或者5个中的一种,其轴线与管体轴线相重合,均匀分布于管体前端。
所述挡水沿为伞状挡水沿,其开口方向朝向管壁前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通过在管壁上开缝,并在缝隙两侧的管壁上设置对接台阶状凹槽结构,在前端设置瓦状支撑,在前端和后端相连的地方设置挡水沿,使电缆穿过钢管时可以避免钢管管口的刮蹭,管壁对接固定后可以紧紧包住电缆,具有防水性能好,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新型主要由套管管体构成,该套管管体的材料采用软橡胶材料,在套管管体的管壁上设有一条贯穿管壁的缝隙4,在缝隙4的一侧管壁的外侧设有台阶状凹槽3,在缝隙4的另一侧管壁内侧设有与台阶状凹槽3形状相匹配的台阶状凹槽,缝隙两侧的管壁的凹槽部分可以相互叠加对接在一起,以紧紧地包住电缆,使其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没有缝隙的管壁,当然,两侧的管壁凹槽部分也可以部分叠接对接,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电缆。该套管管体主要由制成一体的前端和后端组成,其中前端为瓦状支撑1,该瓦状支撑1可以是3个、4个或者5个中的一种,本新型采用最佳方案3个,3个瓦状支撑均匀地分布在管体前端,其轴线与管体轴线相重合,在瓦状支撑1和后端管壁相连的地方设有挡水沿2,本新型中挡水沿的形状为伞形,其开口方向朝向前端。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瓦状支撑塞至电缆与钢管的空隙中,直至将瓦状支撑全部塞入为止,将具有台阶状凹槽的管壁叠加对接,包紧电缆并固定,固定可采用卡箍或者其它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靖霖,未经张靖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29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可调自控饮具
- 下一篇:用于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