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孔的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3068.7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卢楠;刘汇玲;李秀峰;金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冬 |
主分类号: | C22B9/10 | 分类号: | C22B9/10;C23C2/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5003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锌 用锌液悬渣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剂,尤其是一种带孔的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
背景技术
热镀锌是将钢铁工件浸入熔融的金属锌中获得镀层的一种方法,在热镀锌过程中,由于锌液对铁制锌锅的腐蚀以及助镀剂中的铁离子被带入锌液,导致锌液中的铁含量不断增加。锌液温度为450℃时铁在锌液中的溶解度约为0.035%,多余的铁与锌形成不溶于锌液的锌铁合金(锌渣)悬浮在锌液中。捞渣时只能把底渣捞出,而悬浮在锌液中的铁是无法捞出的,锌液中的铁元素越高,则锌渣越多,锌液的黏度就增加、流动性变差,镀层变厚,锌铁合金会附着在工件表面,形成颗粒,影响了镀锌层的表面质量。
针对锌液含铁量高、流动性差、镀件表面出现颗粒等质量缺陷,急需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锌液中悬浮的锌渣,以保证锌液的净化和镀锌产品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利用电磁分离技术除去液态金属中的锌渣已经得到成功应用。电磁分离技术具备无污染和高效等优点,利用该技术可以分离液态金属中粒度很小的杂质,如申请号为200510028881.9的中国发明专利涉及到一种热镀锌液电磁净化装置和申请号为200710041702.4的中国发明专利涉及到一种双通道电磁分离热镀锌液中锌渣的装置可以去除锌液中的悬渣,但其均为一种设备装置,不但投资大,操作不便,且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申请人已提出了一种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该处理剂由发气剂、金属置换剂、精炼助剂和多孔填料组成,制备过程中,只需将原料进行混合后由压块机压块成型即可。但该成块处理剂在使用时分解不够完全,不能完全实现发气剂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分解、且效果显著的的带孔的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带孔的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该处理剂由发气剂、金属置换剂、精炼助剂、多孔填料经混合压制而成,在处理剂本体上设有通孔。
上述的通孔为圆柱形、圆台形、长方形中的一种。
上述的处理剂本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处理剂本体上增设通孔,在将处理剂投入锌液使用时,处理剂本身与锌液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反应充分,实现的效果明显,有效地提高了处理剂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对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由图1、图2所示可知,该带孔的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由发气剂、金属置换剂、精炼助剂、多孔填料经混合压制而成,在处理剂本体1上设有通孔2。该本体1为圆柱形,通孔2为垂直贯通本体1内的圆台形通孔。
实施例二
由图3、图4所示可知,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处理剂本体1上的通孔2为5个相互平行、垂直贯通本体1的圆柱形通孔。
实施例三
由图5、图6所示可知,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处理剂本体1为长方体,通孔2为圆柱形通孔。
实施例四
由图7、图8所示可知,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处理剂本体1为长方体,通孔2为5个垂直贯通本体1的圆台形通孔,所述的通孔2的轴线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带孔的热镀锌用锌液悬渣处理剂,其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中列举的方式,如通孔2为交叉贯通本体1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冬,未经陈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材料盆式橡胶支座
- 下一篇:一种电解锌片自动分层推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