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车板搬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3349.2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贵;崔高升;胡晓梅;燕云;张晓升;秦书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车板搬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载车板搬取装置,属于停车设备的载车板搬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和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中,载车板搬取装置的速度、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停车设备的存取车速度和性能。要求载车板搬取装置速度快、对接精度低、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现有的载车板搬取装置通过摩擦轮传送夹持板前进和后退,但摩擦轮只能转动,而不能移动,当摩擦轮发生磨损时就不能工作,需要更换摩擦轮,但夹持板对位不准时,其前进角度不能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搬运速度快、对位准确、结构合理的载车板搬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载车板搬取装置,包括框架、水平导向、垂直导向和摩擦组件,其结构为:框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水平导向和垂直导向,摩擦组件位于框架的左侧中间位置,摩擦组件通过前第一轴和后第一轴铰接在框架的左前方,弹簧调节机构设置在摩擦组件的中部位置和左侧位置,弹簧调节机构可活动的调节摩擦组件左端的前后方向。
弹簧调节机构包括:右前弹簧、右后弹簧、压紧弹簧、压紧螺母和连杆,弹簧调节机构的结构为:前底板前端中间位置的右侧通过右前弹簧和销轴与框架的前边框左侧相连,后底板后端中间位置的右侧通过右后弹簧和销轴与框架的后边框左侧相连,连杆设置在前底板和后底板的左侧中间位置,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压紧弹簧和压紧螺母将前底板和后底板的左侧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立体停车设备载车板搬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如下:
框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水平导向和垂直导向,能够使本装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保持限位运动,摩擦组件通过前第一轴和后第一轴铰接在框架的左前方,弹簧调节机构设置在摩擦组件的中部位置和左侧位置,弹簧调节机构可活动的调节摩擦组件左端的前后方向,运用摩擦轮驱动载车板,运行平稳,噪音低;传动机构设计成可整体回转结构,降低了载车板搬取装置和载车板上夹持板的对接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停车设备载车板搬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其中:1为框架,2为水平导向,3为垂直导向,4为摩擦组件,5为前底板,6为后底板,7为弹簧调节机构,8为电动机,9为主动齿轮,10为前从动齿轮,11为前主动链与轮,12为前从动链轮,13为前摩擦轮,14为后从动齿轮,15为后主动链轮,16为后从动链轮,17为后摩擦轮,18为前第一轴,19为前第二轴,20为后第一轴,21为后第二轴,22为前链条,23为后链条,24为右前弹簧,25为右后弹簧,26为压紧弹簧,27为压紧螺母,28为连杆,29为钢芯,30为外包套,31为搬运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立体停车设备载车板搬取装置,包括框架1、水平导向2、垂直导向3和摩擦组件4,框架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水平导向2和垂直导向3,水平导向2和垂直导向3与搬运器31相配合运行,摩擦组件4位于框架1的左侧中间位置,摩擦组件4通过前第一轴18和后第一轴20铰接在框架1的左前方,弹簧调节机构7设置在摩擦组件4的中部位置和左侧位置,弹簧调节机构7可活动的调节摩擦组件4左端的前后方向。
上述摩擦组件4包括:前底板5、后底板6、弹簧调节机构7、电动机8、主动齿轮9、前从动齿轮10、前主动链与轮11、前从动链轮12、前摩擦轮13、后从动齿轮14、后主动链轮15、后从动链轮16、后摩擦轮17,前第一轴18、前第二轴19、后第一轴20、后第二轴21、前链条22、后链条23;摩擦组件4的结构为:电动机8设置在框架1的左侧中间位置的下方,电动机8向上套装有主动齿轮9,主动齿轮9的轴线垂直向上,前底板5通过前第一轴18铰接在框架1的左侧中间位置的上方,前第一轴18位于前底板5的右侧,前第一轴18的上方套装有前从动齿轮10,前第一轴18的下方套装有前主动链轮11,前底板5的左侧向上铰接有前第二轴19,前第二轴19的上方套装有前摩擦轮13,前第二轴19的下方套装有前从动链轮12,前主动链轮11与前从动链轮12之间设置有前链条22,主动齿轮9与前从动齿轮10相啮合;后底板6通过后第一轴20铰接在框架1的左侧中间位置的上方,后底板6位于前底板5的后侧,后第一轴20位于后底板6的右侧,后第一轴20的上方套装有后从动齿轮14,后第一轴20的下方套装有后主动链轮15,后底板6的左侧向上铰接有后第二轴21,后第二轴21的上方套装有后摩擦轮17,后第二轴21的下方套装有后从动链轮16,后主动链轮15与后从动链轮16之间设置有后链条23;所述的前从动齿轮10与后从动齿轮14相互啮合,前摩擦轮13和后摩擦轮17相接触;弹簧调节机构7包括:右前弹簧24、右后弹簧25、压紧弹簧26、压紧螺母27和连杆28,弹簧调节机构7的结构为:前底板5前端中间位置的右侧通过右前弹簧24和销轴与框架1的前边框左侧相连,后底板6后端中间位置的右侧通过右后弹簧25和销轴与框架1的后边框左侧相连,连杆28设置在从前底板5和后底板6的左侧中间位置,连杆28的两端分别通过压紧弹簧26和压紧螺母27将前底板5和后底板6的左侧连接在一起;前摩擦轮13和后摩擦轮17的结构相同,前摩擦轮13包括钢芯29和外包套30,前摩擦轮13的结构为:钢芯29与前第二轴19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外包套30同轴套装在钢芯29的外侧,外包套30为弹性耐磨材料,具体可以为聚氨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