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灸疗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3380.6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3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金炳贤;钱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炳贤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灸疗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加热方式向人体传递非机械形式的能量的外科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灸疗罐。
背景技术
灸法是用艾条或艾绒,也可配合其他药物一起,放置于人体体表的穴位上,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实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祛病和保健的目的。
但是,使用灸法治疗存在的问题,一是艾条与体表穴位的距离不易掌握,治疗者的工作强度很大;二是每次治疗只能针对一人实施,工作效率不高;三是不能进行温度控制,使疗效受到影响;四是艾条或艾绒的燃烧会造成治疗室内烟雾弥漫,使人们很难待在室内。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使得灸法这种传统中医的使用越来越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灸疗罐,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灸法的使用率,提高治疗和保健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灸疗罐,在双层芯筒的外部分别套接有底部敞口的内壳和底部敞口的外壳,在所述双层芯筒的下口设有吊耳和穿丝,在所述双层芯筒的上下沿分别开有进氧口,在所述内壳的下口设有接灰网,烟筒穿入所述外壳内。
燃烧的艾条插在双层芯筒内,并由芯筒下端吊耳上的穿丝兜住;内壳下口的接灰网接住艾条的燃灰,外壳下口扣接在人体穴位或经络的表面。艾条燃烧所需的氧气通过双层芯筒上的进氧口提供,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烟气通过外壳上的烟筒引出灸疗罐,并通过与烟筒上口连接的引风管排出室外。
本实用新型由于艾条是通过双层芯筒定位,不需人手扶持,其下端距体表的距离也相对稳定,因而解决了艾条与体表穴位的距离不易掌握和治疗者工作强度大的问题;通过将本灸疗罐绑扎在人体相关部位上,就可免除人手的扶持,既节省体力,而且每次治疗还可针对多人实施,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在与外壳连接的烟筒或烟筒上口设置通风调节阀,这样就可控制进氧口进氧量的大小,从而解决灸疗的温度控制问题,提高灸疗的疗效。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上的烟筒设置,配合外接的引风机构,很好地消除了艾灸疗法冒烟熏人的缺陷,实现了无烟艾疗,保持了室内的空气清新,因此对推广艾灸疗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外壳的下口套接布罩,以避免皮肤的灼热烧伤,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可以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当然也可采用螺纹连接等方式予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灰网的上端口可以插接或套接在所述内壳的下口,这种承插配合方式便于取下接灰网,倒出烟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灸疗罐的外壳4和内壳6均为底部敞口、上部有中心孔或中心管的形式,二者的顶部扣接在一起,并通过螺钉1紧固连接。双层芯筒5插接在内壳6的中心管内,其顶部的檐口承接在外壳4的中心孔上。在双层芯筒5的上下沿分别开有进氧口2,在双层芯筒5的下端接有两个相对的吊耳10,穿丝9穿接在两个吊耳上。在内壳6的下口插接有接灰网8,在外壳4的下口套接有布罩7。固定在外壳上的烟筒3的下端口穿入外壳4内,形成灸疗罐燃烧室的排烟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炳贤,未经金炳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