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刹刹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4089.0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卢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长安 |
主分类号: | F16D51/20 | 分类号: | F16D51/20;F16D65/1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刹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气刹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气刹刹车系统通常是由总泵将产生的压缩气体输送到分泵,再由分泵传送给凸轮轴,引起凸轮轴转动,使刹车体张开与刹车毂接触,产生摩擦而制动。
通用的气刹刹车系统的刹车体一般为2片,其一端通过刹车体上的转动轴套活动连接在固定销轴上,使刹车体可以转动,刹车体1的另一端与凸轮轴接触。刹车制动时,分泵的压缩空气使凸轮轴转动,推动刹车体张开,与刹车毂接触,产生摩擦力而制动,松开刹车,排出压缩空气,拉力弹簧复位,刹车体与刹车毂分开而正常行驶。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障刹车效果,需要经常调整固定销轴的位置,以使刹车体与刹车毂在刹车时能够充分接触。但即便如此,由于刹车体是以车轮的一端为圆心转动,致使刹车体靠近凸轮轴的一端与刹车毂接触好,摩擦力大,但越靠近固定销轴的一端摩擦力就越小,甚至为零,从而造成刹车的不均匀,刹车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刹车体与刹车毂均匀接触,从而产生均匀的摩擦力进行制动,刹车效果好的气刹刹车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刹车装置,用可转动的凸轮轴取代原来的固定销轴和转动轴套,使刹车体的两端都与可转动的凸轮轴接触,由凸轮轴推动刹车体整体平行运动与刹车毂接触而制动,使接触摩擦面增大,避免了频繁调整刹车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刹刹车装置包括有刹车毂、至少2个刹车体、与刹车体数量相同的凸轮轴和拉力弹簧,所述刹车体与凸轮轴彼此间隔,呈圆形排列设置在刹车总成上刹车毂以内,刹车体的两端分别与凸轮轴相接触,在每个刹车体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使刹车体沿固定方向运动的锁销孔,该锁销孔内设置有一个固定在刹车总成上的固定锁销,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凸轮轴两侧的2个刹车体上。
所述锁销孔两端为弧形,固定锁销直径略小于锁销孔,两者之间在运动方向上留有运动间隙。
本实用新型在刹车制动时,分泵输送压缩气体使凸轮轴转动,刹车体两端都受到凸轮轴转动而产生的向刹车毂方向运动的推力,推动刹车体整体向刹车毂运动,并使拉力弹簧受力拉长,由于刹车体上的锁销孔受固定锁销的限制,致使刹车体与刹车毂全部接触,产生的摩擦力面积大,受力均匀,刹车性能稳定,保障了刹车效果。刹车松开时,在拉力弹簧的作用下,刹车体与刹车毂完全分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刹车体与刹车毂不能完全接触,受力不均,摩擦力小的技术问题,产生了很好的刹车效果,且减少了频繁调整刹车体的麻烦,节省了零部件和时间,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刹刹车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刹刹车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刹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气刹刹车装置包括设置在刹车总成2上的刹车体1、刹车毂7、凸轮轴3、拉力弹簧4、锁销孔5和固定锁销6,且上述部件各为2个。
2个刹车体1分别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锁销孔5活动连接在刹车总成2上固定的固定锁销6上,两端分别与2个凸轮轴3接触。所述锁销孔5两端为弧形,固定锁销6直径略小于锁销孔5,两者之间在运动方向上留有运动间隙。拉力弹簧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凸轮轴3两侧的2个刹车体1上,2个刹车毂7分别固定在刹车体1的外部。刹车体1可以沿锁销孔5的方向运动,以贴紧刹车毂7。
刹车时,分泵的压缩空气使凸轮轴3转动,推动刹车体1在锁销孔5和固定锁销6的限制引导下向刹车毂2运动,使刹车体1和刹车毂2整体接触,均匀产生摩擦力而制动。松开刹车,凸轮轴3复位,刹车体1在拉力弹簧4的作用下退回原来位置,与刹车毂7分离,汽车恢复正常运行。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刹刹车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该气刹刹车装置类似实施例1,包括设置在刹车总成2上的刹车体1、刹车毂7、凸轮轴3、拉力弹簧4、锁销孔5和固定锁销6,其区别只是上述部件均各为3个,且相同部件之间两两相距角度为120°。
实施例3
一种类似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气刹刹车装置,其所述部件均各为4个,且呈对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长安,未经卢长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4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反向耦合环形电感器
- 下一篇: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