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4181.7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康跃虎;蒋树芳;尹凤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溉系统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补肥装置,用于灌溉系统注肥装置的自动补肥,属于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利用灌溉设施注肥或与之配套的注肥装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用装备中。公知的注肥装置主要有动力注肥泵、水动活塞注肥泵、文丘里注肥装置和压差式注肥装置等,无论使用哪种注肥装置进行注肥,均需要将液体肥料从施肥罐将肥料注入灌溉水中,随水施肥,因此,及时补充施肥罐内肥液是施肥灌溉中的重要一环。使用公知的注肥装置进行注肥时,当注肥器内肥液较少时,容易引起施肥不均匀,甚至由于肥液补充不及时导致无效施肥等现象出现,为确保施肥质量,在公知注肥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肥液腔内肥料施用情况,当肥液减少或将近使用完毕时,需要及时进行人工补肥,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和额外劳动力,目前公知的注肥装置均无法实现肥液的自动补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利用运行过程中肥液储存罐与施肥罐肥液室之间产生的压力差自动补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包括设置在输水管道上的施肥罐,施肥罐设置补肥口,进水口,供肥口,其特征包括:所述的进水口在施肥罐的中下部设置,补肥口和供肥口在施肥罐的上部设置,所述的施肥罐内部套装一个柔性材料内胆,补肥口和供肥口延伸至内胆中,施肥罐与内胆之间形成由进水阀门控制的肥液控制腔;补肥口设置补肥输入管与一个固定设置的液肥储罐相连接,补肥输入管端部设置有补肥阀,供肥口连接肥料输送管和灌溉管道,在输水管道与施肥罐进水口之间设置有进水调节阀门。
所述的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所述的施肥罐上部还包括设置有排水阀与肥液控制腔相通。
所述的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所述的肥料输送管上还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的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所述施肥罐设置的供肥口高于补肥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补肥口设置自动补肥阀,并在施肥罐设置柔性材料内胆,施肥罐与内胆之间形成由进水阀门控制的肥液控制腔,利用由施肥开始至施肥结束过程中肥液控制腔、肥水输送管以及补肥输入管的之间压力转变,在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补肥。在有效地保证施肥质量的同时,节省了额外劳动力,降低劳动及运行成本,对实现农业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不需要外加动力,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和使用成本都较低,有利于在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补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 2、肥液 3、肥液储罐 4、肥液输出口5、补肥输入管 6、补肥口 7、补肥阀 8、肥液控制腔9、进水口 10、进水调节阀门 11、进水管 12、施肥罐13、柔性材料内胆 14、排水阀 15、供肥口 16、肥液输送管17、排气阀 18、灌溉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在田间设置的肥液储罐3,肥液储罐3与一个在输水管道11上设置的施肥罐12连通,施肥罐设置补肥口6,进水口9,供肥口15,进水口9在施肥罐的下部设置,补肥口6和供肥口13在施肥罐的上部设置,补肥口6设置补肥输入管5液肥储罐3的肥液输出口4相连接,补肥输入管端部设置有补肥阀7(选择浮子阀),供肥口15连接肥料输送管16和灌溉管道18,在进水管11与施肥罐进水口9之间设置有进水调节阀门10。施肥罐内部套装一柔性材料内胆13,补肥口6和供肥口15延伸至内胆中,施肥罐与内胆之间形成由进水阀门10控制的肥液控制腔8,施肥罐上部还设置有排水阀14与肥液控制腔相通,肥料输送管16上还设置有排气阀15。
所述的灌溉系统自动补肥装置中施肥罐设置的供肥口15高于补肥口6。
自动补肥装置具体应用实践是:当柔性材料内胆13内压力减小时,肥液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浮子阀7实现补肥;当肥液添加到一定液位时,在浮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停止补肥。所述的浮子阀7可以是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阀门。而施肥罐12与柔性材料内胆中间形成的肥液控制腔8的压力由外接进水管11和进水调节阀门10进行调节。
首次使用时,首先把可溶性肥料或肥料溶液通过加料口注入肥液储罐3内;若使用固体肥料,最好溶解后通过滤网倒入肥液存储器。在重力作用下,肥液2通过肥液输出口4,经补肥输入管5流动至施肥罐12的柔性材料内胆13,肥液控制腔8内的气体经由排水阀14排出,当柔性材料内胆13内肥液补充至补肥口6的高度时,补肥浮子阀7自动关闭,此时柔性材料内胆13内与肥液控制腔8的压力保持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41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