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框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4790.2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9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北奥石油物探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04 | 分类号: | G01V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25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震源 振动器 框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地震勘探装置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框架。
二、背景技术
可控震源振动器由框架固定在车架上,框架既对振动器起到支撑作用,又起到提升导向作用。目前,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框架是二导柱型式结构的,可控震源在工作时需要借助车架的重量来提高压重,两根导柱因需支撑整个车架重量不得不设计的很粗,二导柱框架因强度的需要,肋板、筋板等加强结构设计的很复杂,这两方面都带来对材料与加工工艺的更高要求;同时在可控震源工作时,两根导柱支撑整车的重量,因只有两个支撑点,车辆的稳定性能不好,尤其在倾斜位置施工时反映更突出,车辆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地震信号的质量。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用将导柱设计的很粗,就能有很好的支撑力,且支撑稳定性高的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框架。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框架,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导柱、压板、提升油缸、摘挂气缸、链条和挂钩;可控震源的车架上有四个导柱套,导柱分别穿过四个导柱套,上端固定在上框架上,下端固定在下框架上,上框架的中间固定有四根立柱,四根立柱的下端固定有压板,下框架的前、后两边下端固定有链条,链条下端挂接在振动器的振动平板上的链条底座上;车架的前、后两边的下端分别固定有挂钩,挂钩旁边的车架下端固定有摘挂气缸,摘挂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挂钩壁上,下框架上固定有挂钩支座;车架左、右中间各固定一提升油缸,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下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四导柱的支撑框架,其成倍增加了支撑点,摊薄了每根导柱的支撑力,使单根导柱的直径大大减小,简化了肋板、筋板等加强结构,降低了对导柱的材质和加工工艺的要求,降低了成本,且支撑稳定性更好。其更能增强振动平板与地面的耦合作用,更容易设置减震装置,使震动波不受车体影响,更适合在复杂地表条件的地区施工。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框架2、下框架13、导柱1、压板4、提升油缸6、摘挂气缸8、链条14和挂钩10。可控震源的车架5上有四个导柱套7,导柱1分别穿过四个导柱套7,上端固定在上框架2上,下端固定在下框架13上,上框架2的中间固定有四根立柱3,四根立柱3的下端固定有压板4,下框架13的前、后两边下端固定有链条14,链条14下端挂接在振动器的振动平板15上的链条底座上。车架5的前、后两边的下端分别固定有挂钩10,挂钩10旁边的车架5下端固定有摘挂气缸8,摘挂气缸8的活塞杆9固定在挂钩10壁上;下框架上焊接有挂钩支座12。车架5左、右中间各固定一提升油缸6,提升油缸6的活塞杆11固定在下框架13上。
车辆行走状态:提升油缸活塞杆上移到一定位置,上、下框架与振动平板上移,三个摘挂气缸作用,挂钩挂在下框架的挂钩支座上,下框架带动振动平板与车架通过挂钩连接,保证振动平板一定的离地间隙,保证车辆通过性,车辆行驶移动,转换工作位置,四根导柱在这一过程中能更好的起到提升导向作用。
车辆工作状态:车辆停止,摘挂气缸作用,挂钩打开脱离下框架挂钩支座,下框架带动振动平板下落,振动平板与地面贴合,上框架的压板一起下移接触并压实在振动器的顶架上,此时车辆的前、后轮胎离地,上框架的压板成为支点,车体的重量通过压板传导到振动器上,大大增加了振动器的压重。在此工作状态,因框架结构改为四根导柱,成倍增加了作用面积,更适合复杂地形,车辆稳定性大幅提高,利于振动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北奥石油物探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北奥石油物探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4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