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泥保温墙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5558.0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71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成龙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成强;李桂玲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朝阳区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水泥保温墙。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领域中,泡沫水泥墙板已得到广泛应用,泡沫水泥板是采用发泡剂发泡混合水泥灌浆方式制作而成的轻质墙板结构,泡沫水泥板质量轻,具有象泡沫塑料一样的高效隔热效果,但这种泡沫水泥墙体材料承截能力低,只能用于屋面保温材料或作为建筑物的内、外非承重墙体使用,使得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施工繁琐,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作为建筑物的内外墙体、层面、楼面等建筑结构使用的承截能力强、自重轻的保温墙体,简化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保温墙,该水泥保温墙由饰面板、水泥保温层、混凝土层构成,轻量质、保温隔热性能好,隔音耐火性能好、强度高、承截能力强,可作为建筑物的内、外承重墙体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泥保温墙,有一水泥保温层,该水泥保温层一侧复合一层饰面板,另一侧复合一层混凝土层;所述水泥保温层内有大量封闭的孔隙,该水泥保温层内还埋有方管钢框架。
所述水泥保温层是将水泥、砂、滑石粉、粘合剂经搅拌混合后分多次弹涂到饰面板上自然形成大量封闭孔隙并将所述方管钢框架埋设在内而形成的水泥保温层;所述混凝土层是将水泥砂浆抹砌在水泥保温层上而形成的混凝土层。
所述水泥保温层厚度为8~10cm,所述饰面板厚度为1~2cm,所述混凝土层厚度为3~5cm。
所述水泥保温层厚度为8cm,所述饰面板厚度为1cm,所述混凝土层厚度为3cm。
所述饰面板为石板或混凝土墙板。
所述的砂为石英砂或石粉。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质量轻,由于水泥保温层内有大量封闭的孔隙,可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承截能力。特别对钢结构框架建筑物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代替普通混凝土墙体或砖砌墙体,可提高钢结构框架建筑物的承截能力,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保温隔热性能好,由于水泥保温层中含有大量封闭的细小孔隙,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即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本实用新型作为建筑物墙体,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3、隔音耐火性能好,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多孔材料,因此具有隔音效果,本实用新型是无机材料制成,不会燃烧,从而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在建筑物上使用,可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水泥保温层是将水泥、石英砂或石粉、滑石粉、粘合剂经搅拌混合后分多次弹涂到饰面板上自然形成大量封闭孔隙并将方管钢框架埋设在内而形成的,混凝土层是将水泥砂浆抹砌在水泥保温层上而形成的,结构体强度高、坚固耐用,可作为建筑物的内外墙体、层面、楼面等承重墙使用。
5、本实用新型生产简单、造价较低、施工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一种水泥保温墙,有一水泥保温层2,该水泥保温层一侧复合一层饰面板3,另一侧复合一层混凝土层1;水泥保温层内有大量封闭的孔隙4,该水泥保温层内还埋有方管钢框架5。
本实施例中,水泥保温层是将水泥、石英砂、滑石粉、粘合剂经机械搅拌混合后制成混合料浆,再将混合料浆用弹涂工艺分多次弹涂到饰面板上,一般弹涂50~60次,每次弹涂间隔时间为3~5分钟,由于分多次弹涂,每次的弹涂面之间都会形成大量的封闭孔隙,因而形成了内有大量封闭孔隙的墙体,弹涂过程中将预制好的方管钢框架也埋设在内。由于水泥保温层中含有大量封闭的孔隙,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混凝土层是将水泥砂浆抹砌在水泥保温层上而形成的。
本实施例中,水泥保温层厚度为8cm,饰面板是厚度为1cm的人造装饰石板,混凝土层厚度为3cm。水泥保温层厚度可在8~10cm之间选用,饰面板厚度可在1~2cm之间选用,混凝土层厚度可在3~5cm之间选用。本实施例的水泥保温墙可作为建筑物的内外承重墙体、层面、楼面使用,可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承截能力。特别对钢结构框架建筑物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代替普通混凝土墙体或砖砌墙体,可提高钢结构框架建筑物的承截能力,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成龙,未经金成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