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钢中夹杂物的水平连铸中间包内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5721.3 | 申请日: | 200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5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社;杨树峰;林晓川;唐海燕;陈永峰;吉传波;李涛;高锦国;常国平;孙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41/08 | 分类号: | B22D41/08;B22D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夹杂 水平 中间 内部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水平连铸的生产工艺,涉及一种中间包内部结构的改进,使钢液中避免大型夹杂物并减少死区。
背景技术
中间包冶金对高效连铸是极其重要的过程。在高拉速条件下,中间包冶金在保证钢水的洁净度,钢水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供最佳成分及其稳定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间包冶金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大容量中间包和优化中间包结构,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大颗粒夹杂物上浮和排出;在中间包采用电磁净化技术和陶瓷过滤器富集和吸附夹杂物;在钢包和中间包之间采用带气体密封的大型耐火材料套管保护浇注,在浇注点通入保护气体,通过气泡上浮促进钢水中夹杂物与气体的去除效果。然而,水平连铸由于自身工艺的局限性,其结晶器与中间包封闭地连在一起,结晶器是水平的并且没有结晶器下面的竖直段,钢水从中间包出来后里面的夹杂物就没有足够的上浮机会而直接进入铸坯,这样一来中间包就不能充分去除夹杂物,从而严重影响铸坯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水平连铸中间包的结构以提高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改善中间包钢水的流动特性,给夹杂物的聚集长大以及上浮去除提供了机会,提高铸坯的质量,同时保证了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循环运动,大大减小了死区。
一种减少钢中夹杂物的水平连铸中间包内部结构,包括中间包、导流槽、前挡板、后挡板、前夹角、后夹角,中间包与导流槽结合成一体,导流槽的前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前夹角,夹角范围为64°~80°,导流槽的后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后夹角,夹角范围为14°~26°,中间包与导流槽的长度比即L1∶L2在3∶1~2.4∶1之间;中间包与导流槽前挡板的高度比即L3∶L4在8∶1~6∶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当在水平连铸的中间包加设导流槽后(见附图中2),延长了注流到水口的距离,从而使得水口以及中间包的直立面受冲刷程度大大减小,避免了由于水口或中间包的直立面受到冲刷而掉的耐火材料直接进入钢液,这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型夹杂物,同时延长了最小停留时间,而且导流槽前挡板(见附图中3)的设置阻止了钢液直接流向水口避免了短路流。并且很大程度的减小了卷吸作用,这样的结果使得到达液面的钢液做平稳的流动,并且避免了大夹杂物直接冲出水口的情况,使得夹杂物更容易被渣层所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导流槽挡板的设置(见附图中3和4)以及导流槽角度(见附图中5和6)的改进,使得平均停留时间延长,当钢液向水口流动遇到前挡板后就改变流动方向,改为向上流动,经过一个大的循环后流向水口,大的循环有利于夹杂物碰撞长大和上浮。同时使得液面很深的钢液活跃了起来,克服了水平连铸中间包液面深从而死区较大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中间包加入导流槽后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中间包 2——导流槽 3——前挡板
4——后挡板 5——前夹角 6——后夹角
图2是实施例3中间包加入导流槽后结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3中间包加入导流槽后结构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原形1180mm×1780mm基础上,在后面加400mm×500mm的导流槽,导流槽前挡板的高度为200mm,导流槽前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65°夹角,导流槽后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后夹角15°;常水口冲击位置为距离导流槽前边缘180mm;
实施例2、在原形1180mm×1780mm基础上,在后面加490mm×500mm的导流槽,导流槽前挡板的高度为250mm,导流槽前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80°夹角,导流槽后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后夹角25°;常水口冲击位置为距离导流槽前边缘180mm;
实施例3、在原形1180mm×1780mm基础上,在后面加450mm×500mm的导流槽,导流槽前挡板的高度为214mm,导流槽前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72°夹角,导流槽后挡板与中间包底面成后夹角20°;常水口冲击位置为距离导流槽前边缘180mm;
采用这样的优化后,最大限度的改善了三流的流动特性,其最佳滞止时间为46s,最佳平均停留时间为1041s,最佳死区的体积分数为0.37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车厢上的内饰元件的能变化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稀贵有色金属板坯夹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