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避光医用管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5980.6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刚;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9/12 | 分类号: | A61L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避光 医用 管材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复合避光医用管材。
(二)背景技术
临床某些药物输注过程中需要避光,否则会出现光化降解、光敏反应、光毒性等,这些光化学反应降低了药物的应有价值,甚至产生副作用等问题。如:硝普纳、硝酸甘油、维生素B2、山道年、可待因等等。在临床上,这些化学不稳定、遇光变质、变色、甚至会发生光敏反应、光毒性等药物,为保证其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需在输注过程中加以避光,才能满足其治疗效果和要求。
发自太阳的电磁波谱是非常宽的,但在通过宇宙空间和高空大气层时,由于尘埃和大气的吸收、反射作用,特别是通过大气层的臭氧层时,290nm以下和3000nm以上的射线几乎全被过滤掉,实际到达地球表面的波谱为290~3000nm,其中大部分为可见光(约占40%,波长范围400~800nm)和红外光(约占55%,波长范围800~3000nm),而290~400nm的紫外光约占5%左右。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将紫外线划分为近紫外线、远紫外线和超短紫外线三种。光谱各种射线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波长愈短,射线能量愈大。紫外线波长最短,其能量最高,对聚合物的破坏性也最大。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光一部分来自太阳的直接辐射,还有一部分是由大气层散射而来,所以不直接经受太阳光照射不意味着没有遭受紫外线破坏的可能。
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光化学反应,就需要进行避光,主要是对高能量光-紫外光进行屏蔽或吸收,使用一类能够吸收或反射紫外光的物质,它们的存在犹如在光敏物和光辐射之间设立一道屏障,使光不能直接射到光敏物的内部,从而有效地抑制光老化降解反应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是一种有效地防护措施。
传统的方法,医用液路管材如果需要避光,采用的是医用PVC(聚氯乙烯)加着色剂的方法,由于医用PVC(聚氯乙烯)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动物实验证明该类增塑剂可致癌、致畸,已被列为生殖毒性剂,还有一些钙,镁等重金属作为稳定剂。PVC(聚氯乙烯)加着色剂的方法还容易发生色析出、色迁移现象,造成药液新的污染,更加增加了该类管材临床应用的不安全性。
基于以上原因,于是就提出一种需求,希望提供一种复合避光医用管材,来保证某些药物输注的安全性。
(三)发明内容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与药液接触的医用管材,采用不含着色剂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造,来提高医用管材的安全性,同时达到输注药液过程达到避光的功能,并使避光着色剂不与药液接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复合避光医用管材主要由与药液接触层和不与药液接触的避光层组成。其特征在于,与药液接触层的医用管道内层为聚氯乙烯(PVC)或聚氨酯(PU)医用高分子材料,厚度在0.03mm-0.8mm之间;不与药液接触的医用管道外层为聚氯乙烯(PVC)医用高分子材料,厚度在0.03mm-0.8mm之间,并用着色剂对该层进行着色,使290nm~450nm之间的光的透光率小于15%。内外两层通过双层共挤的方式实现双层之间无间隙粘连,两层胶接不含任何粘胶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产品外观漂亮、制造工艺简单。特别是采用本复合避光医用管材制造的各类需要避光的医用管道,其稳定性高,更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复合避光医用管材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用聚氯乙烯(PVC)或聚氨酯(PU)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医用管道内层1。用聚氯乙烯(PVC)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医用管道外层2,并加着色剂进行着色,使290nm~450nm之间的光的透光率小于15%。内外两层通过双层共挤的方式实现双层之间无间隙粘连,两层胶接不含任何粘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