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花生大蒜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6090.7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4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明;高建忠;杨功文;卢东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建明;高建忠;杨功文;卢东岳 |
主分类号: | A01D15/04 | 分类号: | A01D15/04;A01D29/00;A01D33/14;A01D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成强;李桂玲 |
地址: | 07265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大蒜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花生大蒜收获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花生和大蒜种植地域广阔、种植面积大,传统的花生收获采用人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目前虽然陆续出现了一些机械化收获机,但在使用中这些机械收获机还存在花生损失率高、抖土不干净、故障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抖土效果好、收获率高、操控方便的花生大蒜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花生大蒜收获机,包括一机动三轮车,所述机动三轮车一侧顺序设有一翻土起秧的犁头机构、一由机动三轮车后轮驱动作往复摆动抖土的栅格摆动筐机构、一摆行分秧的尾筐机构;所述机动三轮车车厢上设有连接大架,所述犁头机构与机动三轮车车头机架安装,所述栅格摆动筐机构、尾筐机构与连接大架安装。
所述犁头机构有一燕尾槽架,燕尾槽架内有一燕尾滑块,燕尾滑块上有滑块拨叉,燕尾槽架上有滑块拨叉导槽,燕尾滑块上可调节安装一犁头升降杆,犁头升降杆底端固定安装一犁头,犁头尾端有秧果渡过栅,燕尾槽架上活动安装一犁头手柄和一尾筐手柄,犁头手柄通过一连杆与滑块拨叉活动连接,犁头手柄和尾筐手柄上均设有手柄锁止装置;所述燕尾槽架固定安装在机动三轮车车头机架上;
所述栅格摆动筐机构包括一栅格摆动筐,栅格摆动筐底部前后两端转动安装有从动弯轴和主动弯轴,主动弯轴的轴端与一主动弯轴梯形支撑架转动安装,该主动弯轴梯形支撑架活动安装在机动三轮车底盘上,主动弯轴的轴端还装有摩擦轮,该摩擦轮与机动三轮车后轮可控接触形成一对摩擦副;所述主动弯轴梯形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架拉伸弹簧和摩擦轮离合控制线,支撑架拉伸弹簧与连接大架固定连接,摩擦轮离合控制线与犁头升降杆顶端连接;所述从动弯轴轴端与一安装在连接大架上的栅格摆动筐支撑杆转动安装;
所述尾筐机构包括一尾筐,尾筐前端底部与一固定安装在连接大架上的一L形尾筐支撑杆底端活动连接,尾筐后端底部与一活动安装在连接大架上的一L形尾筐摆行杆底端搭接;所述尾筐手柄和尾筐摆行杆之间连接有尾筐摆行杆控制线。
所述犁头手柄通过一犁头手柄销轴活动安装在燕尾槽架上,尾筐手柄通过一尾筐手柄销轴活动安装在燕尾槽架上,犁头手柄销轴和尾筐手柄销轴上均设有手柄定位齿;所述手柄锁止装置包括手柄尾部的手闸,手闸前端有手闸线,手柄前部有一孔槽,孔槽内装有锁止压缩弹簧,锁止压缩弹簧前端有一滑块,滑块上安装一定位销,该定位销一端与手闸线连接,另一端与手柄定位齿可变位卡接。
所述尾筐前端底部通过一十字活动套与L形尾筐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尾筐摆行杆底部端头有一球头,该球头与尾筐后端底部球角搭接,尾筐摆行杆顶部端头通过一管节与一支撑立杆活动连接,该支撑立杆与所述连接大架固定安装;所述尾筐后端侧边与尾筐摆行杆之间连接有尾筐拉伸弹簧,支撑立杆和L形尾筐摆行杆之间设有摆行杆压缩弹簧,支撑立杆上设有上下两个尾筐摆行杆控制线导向滑轮。
所述燕尾滑块上有一导槽,犁头升降杆上下可调节安装在该导槽内并由调节螺栓将犁头升降杆锁定在燕尾滑块上。
所述栅格摆动筐支撑杆和尾筐支撑杆上均固定安装一三角形护栏。
所述栅格摆动筐筐沿为锯齿形。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机械化程度高,只需一个驾驶员自行操作身边的犁头手柄和一尾筐手柄即可实现花生大蒜的翻土起秧、抖土、分秧的收获作业,无须其它辅助人员,作业效率高、节省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的栅格摆动筐利用机动三轮车后轮驱动作往复摆动抖土,利用了机动三轮车的动力源,省去了一个驱动马达,节约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栅格摆动筐抖土动作是往复的上下摆动抖土而非冲击性很强的抖土动作,在用于收获花生时,即抖土干净且果实不易脱落,花生损失率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图;
图3是犁头机构剖面图;
图4是犁头机构的手柄锁止装置剖面图;
图5是栅格摆动筐机构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栅格摆动筐机构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尾筐机构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向图;
图9是尾筐机构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给出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建明;高建忠;杨功文;卢东岳,未经高建明;高建忠;杨功文;卢东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