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6241.9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22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柱 |
主分类号: | D06M17/00 | 分类号: | D06M17/00;E0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鲁 兵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涤纶 复合 土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土工布,适于在公路、铁路、隧道路基中使用,防止地基细料进入基层,将两种路基土料隔离。具体涉及一种高强经编格栅复合土工布,同时起到隔离作用和过滤作用,并可增加道路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能力。
背景技术
公路、铁路路基的细料与不同粒径骨料中间需添加过滤层,在每层中间为增强路基土石材料稳定性需加设网状格栅。现采用的土工格栅主要为塑料土工格栅、经编纤维格栅及钢塑格栅。塑料土工格栅的产品特性及工艺决定该产品抗拉强度最大仅为30KN/M2,无过滤和隔离作用。钢塑土工格栅产品脆性较大,造成网状格栅尺寸较大,制备工艺尚需改进。经编纤维格栅(主要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格栅等)材料强度较大可达到使用要求,但仅有层内加固作用,而无过滤和层间隔离作用。
另一方面,现公路、铁路路基中使用的过滤层采用长丝土工布和长丝机织土工布。长丝土工布,具有过滤和层间隔离作用。但当其应用在路基中时,由于路面负荷及高水压的作用,长丝土工布极易变形,延伸率较大,可达25%,弹性恢复能力较弱。并且蠕变变形大,可逆性能低。长丝机织土工布,较长丝土工布强度高,但应用于道路中,在负荷或高水压作用下,同样抗拉强度较弱,延伸率较大,可达25%,弹性恢复能力较弱,并且蠕变变形大,可逆性能低。
综合上述所用材料的不足,采用一种新型的高强经编复合土工布,应用于道路施工,既克服了一般通常使用的格栅和土工布的缺点,又综合了相互的优点,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道路施工中的,强度较高,既可作为土木格栅,又具有层间隔离和过滤作用,并使路基结构稳定及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高强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其结构是一层土工织物经热压复合在另一层网状经编涤纶格栅上。
其中,所述格栅由多条经编涤纶筋条纵、横交叉排列而成。
筋条交叉角度为90°;相邻筋条间距为20-25.4mm。
所述平面土工织物为长丝土工布或长丝机织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将网状结构的高强度格栅与平面土工织物经热压复合一体制备成一种新型过滤、隔离产品,应用在道路路基中替代了原有的分别使用的格栅和过滤层,既具有拉筋补强,又具有过滤和隔离的作用,并提高其抗蠕变和变形能力,用于公路、铁路、隧道时可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纵向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强经编涤纶格栅复合土工布,以经编涤纶格栅为骨架,复合土工织物而成,是将网状结构的高强度格栅与平面土工织物(长丝土工布或长丝机织土工布)经热压复合制备成一体。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以高强度格栅1为支撑,再复合一层平面土工织物2而成。其中,高强度格栅1是由经编涤纶筋条(横筋11和纵筋12)以纵、横交叉方式排列成网状结构,纵、横交叉角度最好为90°,相邻筋条间距最好为20-25.4mm;平面土工织物2为长丝土工布或长丝机织土工布,高强度格栅1的一侧面与平面土工织物2贴合后,经热压复合成一体,形成延展状的层状结构的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
该复合材料应用在道路路基中,用于不同粒径骨料中间,平面土工织物2将不同层土料分隔开,高强度格栅1增强路基土石材料稳定性;复合材料使用中既具有拉筋补强效果,又具有过滤、隔离作用,并具有较高的抗蠕变和变形能力。在道路基层铺设高强经编格栅合成土工布还可防止地基细料进入基层,起到隔离作用。并可增加道路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能力。同时高强度的经编格栅合成土工布还能提供土工格栅作用和过滤、隔离细小路基用材防止其混入其他基层材料的作用。
经测试,本实用新型高强经编涤纶复合土工布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纵向及横向抗拉强度可高达260KN/M2;延伸率小于16%;经酸、碱抗老化试验,其强度减小小于20%,采用该种新型材料可使路基的使用寿命更长,稳定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柱,未经张洪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北斗多模授时接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设置有镜面保温层的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