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钱箱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6487.6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强;朱毅;景晓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G1/00 | 分类号: | E05G1/00;G07D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100016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钱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会数币、及对装入钱箱的硬币堆积现象进行处理的智能钱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硬币钱箱由闸门机构及箱体组成,钱箱本身对导出的硬币数量并不清楚,当钱箱向其它装置导出硬币时无法精确控制导出的硬币数量。在钱箱出币过程中,易发生堆积现象,影响钱箱的出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钱箱无法精确控制导出硬币数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钱箱,不仅满足基本的盛放和导出硬币要求,还能精确控制导出硬币数量、解决装入硬币堆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钱箱,该钱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入币口;
钞门机构,设置在箱体内顶部,与所述入币口连接用于接收硬币,使接收的硬币在落币范围内落入箱体;
漏斗状部件,设置在箱体内且底部中空,与所述钞门机构的落币范围相对,所述漏斗状部件的底部与数币器连接;
抗压板,通过转轴与所述漏斗状部件的底部固定且置于数币器内,所述抗压板的上侧与钞门机构的落币范围相对,所述抗压板上具有开口,所述抗压板底部通过抗压轴连接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颤动;
数币器,与出币口连接,用于接收从抗压板开口落入的硬币,在硬币通过出币口导出时对导出的硬币进行计数。
优选地,所述数币器的底部为斜面。
优选地,所述数币器包括计数传感器,所述计数传感器用于在硬币通过出币口导出时产生脉冲。
优选地,所述抗压板倾斜设定角度与漏斗状部件的底部固定。
优选地,所述数币器包括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数币器是否有卡币现象。
优选地,所述电机设置在数币器的下方。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钱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导出硬币的同时,精确控制导出硬币的数量,同时有效消除了硬币堆积问题,并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智能钱箱的主视图;
图2为本新型智能钱箱的剖视图;
图3A为本新型智能钱箱中漏斗状部件与抗压板连接的侧视图;
图3B为本新型智能钱箱中漏斗状部件与抗压板连接的俯视图;
图3C为本新型智能钱箱中漏斗状部件与抗压板连接的正视图。
图中:1、箱体;2、钞门机构;3、数币器;4、电机;5、抗压板;6、抗压轴;7、漏斗状部件;11、入币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钱箱,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钱箱,不仅满足基本的盛放和导出硬币要求,还能精确控制导出硬币数量、解决装入硬币堆积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新型提供的智能钱箱包括:
一种智能钱箱,该钱箱包括:
箱体1,该箱体1上设置有入币口11;
钞门机构2,设置在箱体1内的顶部,与入币口11连接用于接收所投入的硬币,进入钞门机构2的硬币在落币范围内落入箱体1;
漏斗状部件7,设置在箱体1内且底部中空,与钞门机构2的落币范围相对,漏斗状部件7的底部与数币器3连接,漏斗状部件7起到连接钞门机构2及数币器3的作用,它们组成钱箱内部盛放硬币的空间,漏斗状部件7底部中空,以使硬币能落入其下面的数币器3而导出;
抗压板5,通过转轴与漏斗状部件7的底部固定且置于数币器3内,漏斗状部件7与抗压板5连接关系见图3A~图3C所示,抗压板5与漏斗状部件7以转轴形式连接,使抗压板5可以绕转轴转动。优选地,所述抗压板倾斜设定角度与漏斗状部件的底部固定。实际使用中,抗压板5与漏斗状部件7组装后装入数币器3的顶部。抗压板5的上侧与钞门机构2的落币范围相对,将盛放导入钱箱的硬币的空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位于抗压板5的右侧,直接与数币器3相通,另一部分当硬币进入数币器3前需先通过抗压板5。硬币从钞门机构2进入后,分布于抗压板5两侧。抗压板5上具有开口,硬币通过开口进入到数币器3内,从而抗压板5起控制进入到数币器3内硬币数量的作用,抗压板5底部通过抗压轴6连接电机4,当钱箱导出硬币时,多个硬币容易在漏斗状部件7内发生堆积也就是卡币现象,数币器3内有检测传感器,当检测到卡币现象时,电机4发生转动,带动抗压轴6转动,从而使抗压板5发生小范围的颤动,从而使堆积于抗压板5上的硬币通过抗压板5上的开口慢慢进入数币器3内,由此达到解决堆积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