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6654.7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翟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秋华 |
主分类号: | F04D13/02 | 分类号: | F04D13/02;F16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启行 |
地址: | 100076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行走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泵车,特别涉及一种将载重汽车及底盘、水泵、室外照明、起重机及备用电源等装置容于一体的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
背景技术
目前,排污泵在使用过程中运输与电源脱离,如果在野外或城市距离电源较远的地方施工尤为不便。
因此,存在对能够在室外电源不便条件下的起吊重物、夜间照明及排污排涝抢险施工问题,同时又能够满足应急抢险的泵车装置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同时又能满足应急抢险的快速反应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将水泵、发电机组、液压吊和载重汽车及底盘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室外电源不便条件下的起吊重物、夜间照明及排污排涝抢险施工问题,同时加装了载货汽车底盘的泵车装置,可以自行行走,极大地增加了设备的机动灵活性,可以为应急抢险和施工做业赢得宝贵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包括载重汽车及底盘9,安装在该载重汽车底盘上的起重机、发电机组7和水泵6,11,12,其中,所述载重汽车及底盘9用于使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能够自行移动,同时为起重机提供电力;所述起重机用来起吊水泵和其它重物;所述发电机组为移动电源,为水泵作业提供电力,同时又为照明灯2等其它用电设备提供电力。
其中,所述起重机是液压吊,该液压吊通过液压油路连接到多功能自行走泵车的驾驶室发动机。
所述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进一步包括控制柜15,用于控制发电机组7的开关。
其中,通过螺栓将发电机组7固定在载重汽车底盘9上。
其中,以泵车外罩5将发电机组7罩住。
其中,在泵车外罩5的顶部安装有警示灯4。
其中,在液压吊3的顶部安装有照明灯2。
所述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泵车外罩5外两侧的底盘9上的分水管13和分水管14。
其中,用活动压板将所述水泵固定在载重汽车底盘9上,并用紧固带使所述水泵稳定。
所述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还包括工具箱8,用来盛放水带、电缆和其它必备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的后视图。
图中:
1、驾驶室 2、照明灯 3、液压吊 4、警示灯 5、泵车外罩6、水泵A 7、发电机组 8、工具箱 9、汽车底盘 10、液压支腿11、水泵B 12、水泵C 13、分水管M 14、分水管N 15、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将根据结合图1、图2和图3的说明得以澄清。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由载重汽车及底盘9、起重机、发电机组7和水泵四大部分组成。起重机,发电机组和水泵安装在底盘上。载重汽车底盘9用来自行移动,并为起重机提供电力;起重机用来起吊水泵和其它重物;发电机组为移动电源,为水泵作业提供电力,同时又可以为照明灯等其它用电设备提供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载重汽车及底盘9由载重汽车底盘和载重汽车做成一体构成。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配置有发电机组7,发电机组7被用螺栓固定在载重汽车及底盘9上,并以泵车外罩5将其罩住。多功能自行走移动泵车还配置有控制柜15,控制柜15控制发电机组7的开启和关闭。优选地,控制柜15和发电机组7分开放置。除了控制发电机组7之外,控制柜15还要操作排水、软启动等。控制柜15的具体位置可以依据载重汽车底盘的安装空间来定,一般而言安装在距离水泵近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起重机优选地使用液压吊3。液压吊3固定在底盘9的驾驶室1和泵车外罩5之间。液压吊3通过液压油路与驾驶室发动机连接。驾驶室里的发动机通过该液压油路向液压吊3提供动力。分水管M和分水管N分别固定在泵车外罩5外两侧的底盘9上。水泵A、B、C用活动压板固定在底盘9上,并用紧固带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液压吊3的顶部还安装有照明灯2,在泵车外罩5的顶部安装有警示灯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秋华,未经翟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