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计算机和电话机结合的多功能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6989.9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757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锋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4M1/253;H04M1/64;H04M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计算机 电话机 结合 多功能 智能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T领域,尤指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和电话机结合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电话机是最常用的通信终端之一,常见的类型有:普通电话机、录音电话机、可视电话机、网络电话机等。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实用业务也相继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应用就是网络语音传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VOIP应用,如现在常见的QQ、MSN、ET263、Skype等等,这些基于PC通用平台上的网络语音交流软件都可以认为是一种VOIP应用。用户在使用时,要求其运行即时通信软件的PC(即个人计算机)必须安装了声卡设备,同时必须使用与声卡输入输出接口正确连接的头戴式耳机和麦克,才能顺利的进行网络通话。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PC平台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不尽相同,已经安装的各种应用软件也种类繁多,很容易导致声卡设备出现各种兼容性问题,给实际用户带来很大的难题,同时由于进行网络通话需要头戴式耳机和麦克,所以它的调整和较长的引线(大多数都需要从PC的后面板接出)也会给用户带来麻烦。
随着个人电脑和数字通信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如电话、电脑、电视、游戏机等正逐步走进我们的家庭、工作和生活当中。在这些众多的电子产品中,不少产品已经开始互相渗透,比如,电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电话、看电视,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普及,需要在电脑上安装特定的软件、上特定的网站才可以实现,只有一些计算机应用高手或是经过专门培训学习、掌握一定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人才能做到。而对于广大的初级用户如家庭用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想实现上述应用则需要购买全套的计算机软硬件和配套的周边数码产品,其资金投入非常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电话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结合的多功能智能终端,除了实现普通的语音电话和录音电话功能之外,也可以将网络通话方便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上得以实现,还能够在通话的同时使用便携式计算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计算机和电话机结合的多功能智能终端,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和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通话装置、功能接口和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通话装置连接通信,所述功能接口与接口模块相连,便携式计算机与通话装置连接的同时,通过功能接口将便携式计算机卡坐在基座上连接为一整体。
进一步,所述接口模块上具有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插装连接的功能接口,该功能接口与便携式计算机上的接口对应相配。
进一步,所述功能接口包括音频接口、HUB及USB接口、网络及电源接口,所述音频接口用于便携式计算机与所述通话装置的语音通路的连接;所述HUB及USB接口用于便携式计算机与通话装置的数据通路的连接;所述网络接口用于便携式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便携式计算机插装在接口模块的同时给便携式计算机供电。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铰接连接有一插接块,所述功能接口置于所述插接块的侧面上,插接块可绕其铰接轴翻转,功能接口转动到与便携式计算机底面的接口正对位置时,将便携式计算机插接固定在基座上。
进一步,所述功能接口与便携式计算机之间采用插接或者数据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的接触面处设置有风扇,并在所述风扇上方的基座上具有供气流导出的通风孔和/或导风槽。
进一步,所述通话装置内还设置有大容量存储器,用于存储话机本体的录音数据。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终端,通过相应的接口,将便携式计算机插装在基座上,令便携式计算机与电话合二为一,除了能够实现普通的语音电话和录音电话功能之外,也可以将网络通话方便地在该话机上得以实现,同时还具备完整的计算机功能。真正实现了商务办公、家庭应用、多媒体娱乐、网络通信、电话留言、录音等众多功能的综合,满足各个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家庭使用的需求,减少对独立数字产品的需求,降低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通话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插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终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锋,未经王洪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