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试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7181.2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16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张保生;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政法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2 | 分类号: | G01N3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朱世定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血液的试纸,其可应用于DNA检测。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般现有的试纸结构,试纸11为尺寸约为3cm*5.5cm的矩形,当检验时,将血液12滴入试纸11中央,其血液斑痕的尺寸约为1cm2,作为样本储存起来。在测试时,特别是用于大规模测试时,需要用专用打孔机来取样,即用打孔机上的钻头将带有血液的试纸打入试管中,以完成检测。
但是,现有的试纸具有如下缺点:
1、现有的试纸面积较大,然而真正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其余较大面积的试纸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造成了浪费,不符合经济的需要。
2、在将试纸打入试管的过程中,由于试纸较轻,容易将其打飞,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是多只试管聚集排列在一起,如将试纸打入其他试管,将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试纸的结构,其可应用于血液的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纸结构,其包括,
一塑料底板,所述塑料底板表面具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具有卡口;
多个试纸,所述多个试纸分别嵌入所述多个凹槽的卡口中,并与所述多个凹槽相卡固。
较佳的,所述的凹槽的开口及底部均为圆形或矩形。
较佳的,所述的试纸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较佳的,相邻的所述凹槽间均具有一易折断部,所述易折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塑料底板的厚度。
较佳的,相邻的所述凹槽间均具有一豁口。
较佳的,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的塑料底板两侧均具有豁口。
较佳的,所述塑料底板一侧表面具有一标签部,所述标签部用于记录测试者编号或姓名。
较佳的,所述塑料底板在装载所述试纸的部分上均具有编号,所述编号在加工所述塑料底板时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试纸的面积小,非常节约成本;
2、由于增加了塑料底板的重量,不易将试纸打飞,有利于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试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底板俯视图;
图3为图2塑料底板一实施例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塑料底板另一实施例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B-B方向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C-C方向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1-试纸;12-血液;2-塑料底板;21-凹槽;211-卡口;22-试纸;23-标签部;24-易折断部;25-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试纸结构,其包括一塑料底板2及多个试纸22,其中,所述塑料底板2表面具有多个凹槽21,所述凹槽21具有卡口211;所述试纸22嵌入所述凹槽21的卡口211中并与所述凹槽21相卡固。其中,所述凹槽21的形状并不限制于图3及图4的形状,凡能使试纸22卡固在所述凹槽21中,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予以说明。
其中,所述的多个试纸22的数量与所述凹槽21的数量相同。所述凹槽21的数量可以选择3个至5个。
所述的凹槽21的开口及底部可均为圆形或矩形,所述的试纸的形状可为圆形或矩形。所述试纸22的形状配合所述凹槽21的形状,即所述的凹槽21的开口及底部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试纸22的形状也为圆形。其中,所述的试纸22的尺寸及外部的塑料底板2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试纸22及塑料底板2的大小要与实际配套的多孔板配合。
参阅图6所示,所述塑料底板2一侧表面具有一标签部23,所述的标签部23用于记录测试者姓名或者编号,以方便测试及查询。塑料底板2的每一个可以装载试纸的部分上都具有编号,该编号在加工塑料底板时形成,该编号可以根据血液大规模测试时所用的96孔板或48孔板来编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政法大学,未经中国政法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