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热像仪在审
申请号: | 200920107347.0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19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凌天世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5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热像仪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热像仪,尤其是一种用于井下和煤矿中的红外热像仪。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热像仪的应用单一,分辨率低,精度差。例如专利申请号为00254440,名 称为一种斩波式红外热像仪中公开一种斩波式红外热像仪,在红外热像仪的光学系统与红外 摄像管之间设置有一个斩波调制盘,红外摄像管的红外信号经前置放大电路接信号正、负场 处理电路;该信号正、负场处理电路一路经同步机接锁相环电路,再通过电机驱动斩波调制 盘;该信号正、负场处理电路另一路经主放电路、信号处理与转换电路接显示器;斩波调制 盘的形状为渐开线形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像清晰,图像稳定、无拖尾现象等优 点。一种斩波式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在红外热像仪的光学系统与红外摄像管之间设置 有一个斩波调制盘,红外摄像管的红外信号经前置放大电路接信号正、负场处理电路;该信 号正、负场处理电路一路经同步机接锁相环电路,再通过电机驱动斩波调制盘;该信号正、 负场处理电路另一路经主放电路、信号处理与转换电路接显示器;红外摄像管还与行场扫描 电路及聚焦电路和负脉冲电路相连;光学系统与自动光圈电路相连;斩波调制盘的形状为渐 开线形状。专利申请号为03277435,名称为红外热像成像仪中公开一种用于将不可见图像转 化为可见图像的红外热像成像仪,由光源,微梁阵列,成像透镜,光学接受器和零部件组装 用的支架组成,在微梁阵列前方设有红外透镜,在来自微梁阵列的衍射光的汇聚谱平面上设 有直线边界滤波单元且成像透镜位于直线边界滤波单元之后,光源为点光源。本实用新型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在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边界的光学滤波技术,在保证光学测量装置的 探测灵敏度的同时,使光学测量装置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数据的可靠性。②确认了照明 强度(光学接收器的量化级数)与探测灵敏度的关系,探测灵敏度的提高可以通过简单的调 节照明强度加以实现。③光学测量装置采用非干涉测量方式,光学抗振性能高,适合工程应 用。一种用于将不可见图像转化为可见图像的红外热像成像仪,由光源,微梁阵列,成像透 镜,光学接受器和零部件组装用的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微梁阵列前方设有红外透镜,在 来自微梁阵列的衍射光的汇聚谱平面上设有直线边界滤波单元且成像透镜位于直线边界滤波 单元之后,光源为点光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单一性,分辨率低,精度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用于煤矿和井下的红外探测仪,该探测仪即可以找受伤的矿工,又可寻找矿工尸体,同 时由于可远距离精确测温,更可用于探测煤自然早期发火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热像仪包括红外热成像模块、 浇注防爆镍氢电池、壳体、显示器组成。防爆电池与红外热像仪通过带航差的线缆连接起来, 上电开机,将激光指示器对准目标,屏幕上显示目标的影像。防爆的红外热像仪,适用于易 爆的环境。该电池工作时间连续使用时间≥2.5小时、充放电循环次数在1000次以上、为智能 充电器、长时间工作温度-15℃-+50℃、短时间工作温度+50℃-+260℃、跌落的高度 1.8米、重量为≤1.3Kg、无线发射传输的距离100米、像素160×120、在30℃时,热灵敏度0.08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准确检查隐性火区分布、火源位置;检查顶板和采区透 水;矿难求援、检测地面杆子山发火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图。
图中1.液晶屏,2.控制按键,3.热成像仪,4.电缆,5.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红外热像仪包括红外热成像模块、浇注防爆镍氢电池、壳体、显示器组成。防爆电 池与红外热像仪通过带航差的线缆连接起来,上电开机,将激光指示器对准目标,屏幕上显 示目标的影像。防爆的红外热像仪,适用于易爆的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凌天世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凌天世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3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