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式防冲距调整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7874.1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08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今;陈杨;李娟;刘援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02 | 分类号: | E21B19/02;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式防冲距 调整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有杆抽油机,是一种抽油机悬绳器上夹板与光杆卡子之间的能碰泵或调整防冲距的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有杆采油中,如游梁式抽油机采油,在抽油机悬绳器上夹板与光杆卡子之间有防冲距调整套筒。防冲距调整套筒采用的是迷宫式调整套筒。迷宫式调整套筒的结构由直径50mm,长度20~30mm的直管上开出30mm的斜型口。使用时将迷宫式调整套筒放在抽油机悬绳器上夹板与光杆卡子之间,通过改变夹板与卡子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碰泵或调整防冲距。但是在稠油井上使用迷宫式调整套筒时,由于原油粘度增大,在生产时会出现抽油机驴头与悬绳器行程不同步(俗称光杆打架),导致调整套筒被光杆卡子撞变形并从原位置上脱落。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式防冲距调整套筒,安装在抽油机悬绳器上夹板与光杆卡子之间,能改变夹板与卡子之间的距离实现碰泵或调整防冲距。克服迷宫式调整套筒在稠油井上使用时因光杆打架导致的器械变形和脱落的问题。消除采油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节省放冲距调整的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式防冲距调整套筒,主要由外套筒、内套筒和把手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套筒为圆筒状,沿外套筒筒壁有宽度为20~40mm的轴向开口。在外套筒壁上有15~25mm宽的横向调整孔。内套筒为圆筒状,沿内套筒筒壁有宽度为20~40mm的轴向开口。在内套筒壁上有螺纹孔。在内套筒的螺纹孔上固定有把手。外套筒和内套筒上有开口,能使抽油光杆进入外套筒和内套筒内。
为了使把手能稳定在外套筒上,所述的外套筒上的调整孔联通有三个与调整孔宽度相同的轴向孔。
为了方便固定把手,把手为圆柱形,一端有螺纹,另一端煨成为直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双层式防冲距调整套筒,安装在抽油机悬绳器上夹板与光杆卡子之间,能改变夹板与卡子之间的距离实现碰泵或调整防冲距。具有调整套筒组合简便易装。内外套筒增大了抗冲击载荷,且不易变形。由于抽油光杆完全闭合在内外套筒中,内外套筒不会从悬绳器上脱落,杜绝了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克服了迷宫式调整套筒在稠油井上使用时,因光杆打架导致的器械变形和脱落的问题。能节省放冲距调整的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套筒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套筒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外套筒,2.内套筒,3.把手,4.调整孔,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外套筒1外径为65mm,内套筒2外径50mm的双层式防冲距调整套筒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双层式防冲距调整套筒,主要由外套筒1、内套筒2和把手3组成。参阅图1。外套筒1为圆筒状,G20钢管制成。外径为65mm,长度250mm。参阅图2。沿外套筒1筒壁有一个宽度为30mm的轴向开口5。能使抽油光杆进入外套筒1内。参阅图1。在外套筒1壁上有20mm宽的横向调整孔4。外套筒1上的调整孔4联通有3个与调整孔4宽度相同的轴向孔。轴向孔的中心线与外套筒1的中心线相交并垂直。
参阅图3。内套筒2为圆筒状,G20钢管制成。内套筒2外径50mm,长度250mm。参阅图4。沿内套筒2筒壁有一个宽度为30mm的轴向开口5。能使抽油光杆进入外套筒1和内套筒2内。参阅图3。在内套筒2壁上有螺纹孔。参阅图3。在内套筒2的螺纹孔上固定有一个把手3。把手3为圆柱形,一端有螺纹,另一端煨成为直角形。
安装过程:
在地面上,先将内套筒2从外套筒1的端部装入外套筒1内,外套筒1与内套筒2的开口5重合,在内套筒2的螺纹孔上安装把手3。安装完把手3后,将内外套筒1的开口5重合后,安装在光杆卡子与悬绳器中间,套在抽油光杆上。通过内套筒2的把手3,旋转内套筒2,将内套筒2的开口5与外套筒1的开口5错开,将光杆完全闭合在内外套筒内。双层式防冲距套筒的长度可以制作成不同长度,以此实现碰泵和调整抽油机防冲距的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油井井口盘根压帽
- 下一篇:抽油杆柔性减震扶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