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内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8276.6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周乾;闫维明;李振宝;纪金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故宫博物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1000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古建筑 木结构 顶棚 内榫卯 节点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加固装置,更具体地说,关于一种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内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木材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抗震性能及易于加工和维修等优点,因此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基本都是利用木材来营造,如留传至今的大量木结构古建筑: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西应县木塔等等。榫卯连接又是古建筑梁、柱连接的主要形式,具体是将梁端做成榫头形式,柱身做成卯口形式,使梁与柱连接后形成整体。但由于木材存在徐变大、弹性模量低、易老化变形等缺点,在外力(地震和台风)作用下或自然作用(雨、雪侵蚀或微生物破坏)下木结构容易产生各种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破坏症状之一是拔榫。拔榫将使得梁端有效的支承面减小,且榫卯节点由原来的半刚性状态转变为易于旋转的铰接状态,不仅使节点本身的抗弯、剪、扭能力降低,而且结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很可能产生倾覆性破坏。因此,对于拔榫的梁柱节点,需要进行维修加固。
现有对古建筑的榫卯节点进行加固方法主要有:
1、用扁钢沿着梁柱截面握裹住已拔榫的梁和柱,然后用木钉将扁钢固定在梁、柱构件上;
2、用马口钉直接将榫卯节点固定;
3、用角钢或短木柱对拔榫的部位进行附加支撑。
但这些方法都存在有如下问题:
1、对木构件本身有破坏作用,如采用铁钉加固构件与木梁柱固定,易造成木构件铁钉位置开裂或强度降低等问题;
2、工艺复杂,加固构件数量多,如采用木钉加固构件时,为满足抗剪要求,对木钉的截面尺寸、长度及数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因而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数量也较多;
3、不利于检修,对于某些铁质加固构件,经过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会产生锈蚀问题,却因为已死死固定在木构件上而不宜更换,造成加固效果下降且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内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具有使用材料少、加固效果好、对木结构没有破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内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包括有一个用于套住、固定古建筑柱的包覆件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套住、固定古建筑梁的包覆件二,所述包覆件一与包覆件二之间由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包覆件一包括有两个能对称锁固在所述柱表面的第一扁钢件,所述包覆件二包括有两个能对称锁固在所述梁表面的第二扁钢件。
所述包覆件一的两个第一扁钢件锁合后呈与所述柱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圆形,所述第一扁钢件分别为两个半圆形构件,所述每个半圆形构件的两端分别往外一体成形有用于与另一个半圆形构件锁固的凸翼,所述每个半圆形构件在位于所述两凸翼的中间部位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包覆件二连接的延伸片。
所述延伸片与所述半圆形构件本体一体成形或焊接固定。
所述延伸片与所述半圆形构件本体之间焊接固定有三角形加强板。
所述两个第一扁钢件的凸翼在锁合时经所述连接件的锁固而相互贴合。
所述包覆件二的两个第二扁钢件在锁合后呈与所述梁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方形,所述第二扁钢件分别为两个框形构件,该每个框形构件的一端设置有能相互锁固的凸片,在另一端分别形成有能与所述包覆件一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件为自锁螺栓。
所述包覆件一和包覆件二的材料为Q235钢,厚度为8-20毫米。
所述两个第二扁钢件的凸片在锁合时经所述连接件的锁固而相互贴合。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具有对古建筑木结构没有破坏、工艺简便、安装方便及易于检修、更换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与柱、梁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扁钢件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包覆件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加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所示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内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与柱、梁结构后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古建筑木结构顶棚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包括有一个用于套住、固定古建筑中柱1的包覆件一2、两个用于套住、固定古建筑中梁3的包覆件二4,及用于连接包覆件一2和包覆件二4的连接件5,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故宫博物院,未经故宫博物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