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8587.2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有增;田寅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蒸汽 制备 蒸馏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涉及一种实验用将蒸汽冷凝成液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过程中,采用物理方法提纯液体的过程,通常是将液体加热成为蒸汽,在冷凝得到纯净的液体。在蒸馏水制备也是实验室制备需要使用蒸汽冷凝装置。目前,其蒸汽冷凝的装置通常为内冷外汽式,将蒸汽通入一腔体中,腔体中设有通有冷却水螺旋热交换管,管为钢管材料,交换内管内径通常较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冷却水的硬度通常高,在冷却水热交换管内通常会结有水垢,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管的水垢就会发生阻塞。解决的办法是使用HCL溶液进行清洗,由于水垢脱落,造成水管堵死。且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在常压下进行热交换式,工件效率低下,集汽率只有3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冷却水热交换管内结水垢堵塞管、且难于清理的问题,有效加大水汽的收集,提高工效的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冷却水腔体=该腔体为一上端开口带有外法兰的罐状腔体,在罐状腔体下部侧壁上设有冷却水通入管,上部侧壁上设有冷却水排出管;
汽液隔离板-该隔离板盖装在冷却水腔体上端,外沿与外法兰适配;在汽液隔离板上开有若干蒸汽通孔;
蒸汽列管-该列管上端外沿与汽液隔离板蒸汽通孔固接;
集气缸-该集汽缸为位于冷却水腔体内下部的壳形腔体,在该壳形腔体上顶板开有与蒸汽列管下端固接的蒸汽通入孔;
蒸馏水排水管-该排水管设于集气腔底部,穿过冷却水腔体底部壳体;
蒸汽进气腔-该进汽腔为一下端开口的壳体,壳体下端带有外法兰,与冷却水腔体外法兰及汽液隔离板螺栓联接;在蒸汽进气腔侧壁上设有蒸汽进汽管;
抽真空管-该抽真空管下端相通固接在集气腔壳形腔体上顶板,向上贯穿汽液隔离板和蒸汽进气腔上顶板;开口端位于蒸汽进气腔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将热交换统改为外冷内汽式。把螺旋管改为直立式管,冷却水在热交换
管的外部运行,热交换管内为水汽,由于蒸汽中不含有易结垢物质,不会造成管道结垢堵塞,冷却水腔为空间较大有腔体,结垢后易清除,也发生阻塞水路.在直立式蒸汽列管下的集汽缸,设有一与真空泵相接的抽真空管,形成负压,水会提高水汽的收集,从而提高出水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冷凝蒸汽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其结构包括:
冷却水腔体1-该腔体为-上端开口带有外法兰的罐状腔体,在罐状腔体下部侧壁上设有冷却水通入管2,上部侧壁上设有冷却水排出管3;
汽液隔离板4-该隔离板盖装在冷却水腔体上端,外沿与外法兰适配;在汽液隔离板上开有若干蒸汽通孔;
蒸汽列管5-该列管上端外沿与汽液隔离板蒸汽通孔固接;
集气缸6-该集汽缸为位于冷却水腔体内下部的壳形腔体,在该壳形腔体上顶板开有与蒸汽列管下端固接的蒸汽通入孔;
蒸馏水排水管7-该排水管设于集气腔底部,穿过冷却水腔体底部壳体;
蒸汽进气腔8-该进汽腔为一下端开口的壳体,壳体下端带有外法兰,与冷却水腔体外法兰及汽液隔离板螺栓联接;在蒸汽进气腔侧壁上设有蒸汽进汽管9;
抽真空管10-该抽真空管下端相通固接在集气腔壳形腔体上顶板,向上贯穿汽液隔离板和蒸汽进气腔顶板上;开口端位于蒸汽进气腔外。
操作时,蒸汽由蒸汽进气腔的进气腔进入,通过蒸汽列管,进入集气缸中;在上述其间能入冷却水腔体内的冷却水与蒸汽列管和集气缸外壁进行热交换,将蒸汽冷凝下来形成蒸馏水;热交换后的冷却水由冷却水腔体的出口排出;操作时将真空泵与抽真空管联接,造成负压,提高水汽的收集,从而提高出水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也适用于其它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5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