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铣边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8656.X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吕燕青;姚光利;濮云南;孙锦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12 | 分类号: | B23C3/12;B23Q3/06;B23Q1/25;B23Q7/00;B23Q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21418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铣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金属加工的铣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加工板材坡口的钢板铣边机。
背景技术
钢板的边缘状况是关系到焊接质量及钢管成型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的铣边机用于钢板边缘坡口角度以及毛边的处理。现有铣边机没有设置压紧部件,在铣边的时候钢板振动严重,影响铣边效果;铣刀盘设计不合理,刀片较薄,强度不够,铣边时容易将刀片打断。另外,铣边机切削量小,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板铣边机,特别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切削量大、铣削效率高的钢板铣边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钢板铣边机,所述钢板铣边机包括床身和置于床身上部的压梁,所述钢板铣边机还包括铣削装置,被驱动后所述铣削装置沿着设置在床身一侧的轨道移动,所述压梁下部安装有用于压紧板材的压紧装置。
其中,所述铣削装置包括动力头座、位于动力头座上的动力头以及铣削刀盘,所述铣削刀盘在动力头的作用下转动。
其中,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位移机构,用于铣削装置沿床身一侧移动。
其中,所述动力头为若干组。
所述动力头为三组,分别用于加工上坡口、钝边及下坡口。
其中,所述所述钢板铣边机还包括设置在床身另一侧的升降辊道,以及滑动设置在床身上的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位于升降辊道上方并可以沿床身方向水平滑动。
其中,所述压紧装置为液压压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板铣边机,通过设置压紧装置,避免了铣边时候钢板的振动,提高了铣削质量;通过使用多组动力头,提高了铣削效率和铣削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板铣边机,能够保证钢板所需坡口角度、尺寸及拼板前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板铣边机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板铣边机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其中,1:床身;2:压梁;3:铣削装置;4:压紧装置;5:动力头座;6:动力头;7:铣边加工区;8:升降辊道;9:上下料机构;10:托料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铣边机,所述钢板铣边机包括床身1和置于床身1上部的压梁2,所述钢板铣边机还包括铣削装置3,被驱动后所述铣削装置3沿着设置在床身1一侧的轨道移动,所述压梁2下部安装有用于压紧待加工板材的压紧装置4。
本实施例中的铣削装置包括动力头座5、位于动力头座5上的动力头6以及铣削刀盘(未示出),所述铣削刀盘在动力头6的作用下转动。铣削装置3还包括行走部件,用于铣削装置沿床身一侧移动。动力头为三组,用于同时加工上坡口、钝边及下坡口。本实施例中的钢板铣边机还包括设置在床身1另一侧的升降辊道8,以及滑动设置在床身1上的上下料机构9,所述上下料机构9位于升降辊道8的上方并可以沿床身1方向水平滑动。需要上料时,载有钢板的升降辊道8升起,将钢板转移至上下料机构9,升降辊道8下降,上下料机构9水平滑动,将钢板送至托料架10等待铣削。压紧装置4将待铣削钢板压紧后,动力头开始工作,在铣边加工区7内对钢板边缘进行坡口角度和毛边的处理。处理好的钢板转移至上下料机构9,然后升降辊道8再次升起将处理好的钢板运走至下一道工序。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压紧装置,避免了铣边时候钢板的振动,提高了铣削质量;通过使用多组动力头,提高了铣削效率和铣削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板铣边机,能够保证钢板所需坡口角度、尺寸及拼板前的技术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6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