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8702.6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3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烈;陈兆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烈 |
主分类号: | A47J47/16 | 分类号: | A47J47/16;A47G21/00;A41D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武晨燕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防护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厨房或餐厅的多功能防护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尤其在吃的方面,更是在美味及卫生上有特别要求,现代人的饮食精致,食材通常必须切成小块以利入口,在调理过程中,均不外乎刨、切、研磨等,该些程序需使用不同刀具,而其中又以菜刀为最常使用,然而当以菜刀斩切食材时,若不注意就会割伤拿取食材的手部,伤口产生细菌感染,甚至伤及指骨而造成永久性的后遗症,使用上非常危险,因此如何设计出物品或装置,可减少在使用菜刀时所造成的伤害,是必须努力的方向。此外,当热汤锅放置在餐桌时,因温度过高,易损坏餐桌表面;同时,在用餐时,若要暂时以汤匙舀汤、改拿公筷取菜、或离开座位,必须将筷子放下,如何避免筷子沾染脏污影响卫生或筷子上的残留食物弄脏桌面也是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防护元件,能够防止使用菜刀时造成伤害、高温物品损坏餐桌等的表面,并可保持厨房或餐厅用具的清洁卫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防护元件,包括:
弧形片体,具有容置槽;
第一挡片,从该弧形片体的一端延伸形成,该第一挡片包含第一凸部及形成于该第一凸部内侧的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开口方向与该容置槽开口方向相反;以及
第二挡片,从该弧形片体远离该第一挡片的另一端延伸形成,该第二挡片包含第二凸部及形成于该第二凸部内侧的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凹槽开口方向与该容置槽开口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波浪状多功能防护元件,该防护元件造型设计短薄轻便、好收纳携带、易于抓取。借由手指的夹取方式,包覆食指、无名指的多功能防护元件外侧与切刀侧面摩擦、滑动,而中指紧靠多功能防护元件的中段凹陷处与刀锋保持安全距离,或以多功能防护元件中段突起的中空部份夹取、固定条状食材,再以切刀进行切片或切丁;另外,多功能防护元件以陶瓷材质高温烧制而成,强度与质感兼具,不易沾染食材、滋生细菌,符合清洁卫生,可作为搬取汤锅及放置筷子、汤匙的搭配使用防护元件,为集多种用途于一身的防护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防切伤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多功能防护元件与切刀接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用作汤锅隔热垫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用作筷子置放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用作汤匙置放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防护元件的另一造型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弧形片体10 容置槽11
第一挡片20 第一凸部21
第一凹槽22 第二挡片30
第二凸部31 第二凹槽32
切刀40 内圆半径R1
距离d1 距离d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陶瓷材料所制成的多功能防护元件,请参照图1、图2所示,该多功能防护元件包括弧形片体10、第一挡片20及第二挡片30,组合成波浪状板体。
弧形片体10呈半圆弧状,在弧形片体10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11,此容置槽11具有半圆状开口。
第一挡片20从弧形片体10的一端延伸形成,具有半圆弧状的第一凸部21,在第一凸部2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凹槽22,此第一凹槽22具有半圆状开口,且开口方向与容置槽11开口方向相反。
第二挡片30从弧形片体10远离第一挡片20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第二挡片30具有半圆弧状的第二凸部31,在第二凸部31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凹槽32,此第二凹槽32具有半圆状开口,且开口方向与容置槽11开口方向相反。
弧形片体10凹面的内圆半径R1介于5~12毫米之间,较佳值介于7~10毫米之间,最佳值为8毫米;第一凸部21及第二凸部31均呈半圆弧状,连接第一凸部21及第二凸部31的切线与容置槽11底缘距离d1介于12~26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烈,未经李明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7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手指印制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阶梯PCB板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