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8722.3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49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娄宇;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8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用轻质 构件 | ||
1、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101)、下底(104)和侧壁(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01)、下底(104)和侧壁(102)组成封闭的空腔,所述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所述空腔分隔;所述上底(101)与所述侧壁(102)之间以及下底(104)与所述侧壁(102)之间分别为装配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01)和第一孔洞的洞壁(103)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下底(104)和所述侧壁(102)分别铸模浇注而成;
所述下底(104)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第二孔洞的大小使得下底(104)上第二孔洞的洞壁顶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103)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02)的上端与所述上底(104)的下表面顶接,所述侧壁(102)的下端与所述下底(104)的上表面顶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01)的上端和下端都有向内弯折的折边(204、205),所述侧壁(201)上端的折边(204)与所述上底(202)的下表面顶接,所述侧壁(201)下端的折边(205)与所述下底(203)的上表面顶接;或者
所述侧壁(301)的上端和下端都有向外弯折(304、305)的折边,所述侧壁(301)上端的折边(304)与所述上底(302)的下表面顶接,所述侧壁(301)下端的折边(305)与所述下底(303)的上表面顶接;所述侧壁(301)下端的折边(305)与所述下底(303)的上表面顶接;或者
所述侧壁(503)的上端和下端都有向内弯折的折边(504、505),所述侧壁(503)的上端的折边(504)与所述上底(501)的上表面顶接,所述侧壁(503)下端的折边(505)和所述下底(502)的下表面顶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401)的外围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下底(402)的外围边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所述侧壁(40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底(401)上表面以及下底(402)下表面平齐,上底(401)的折边以及下底(402)的折边分别与侧壁(403)的内表面顶接;或者
所述上底(601)的外围边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所述下底(602)的外围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所述侧壁(60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底(601)的折边以及下底(602)的折边边缘平齐,上底(601)的折边以及下底(602)的折边分别与侧壁(603)的内表面顶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701)的上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折边(702)以及该折边(702)下部的突起边(703),上底(706)插入侧壁(701)上端的折边(702)和突起边(703)形成的插槽中;
所述侧壁(701)的下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折边(704)以及该折边(704)上部的突起边(705),下底(707)插入侧壁(701)下端的折边(704)和其突起边(705)形成的插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底、侧壁、下底和第一孔洞的洞壁分别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上底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所述下底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三孔洞;第一孔洞洞壁的外表面分别与上底上第二孔洞的内壁以及下底上第三孔洞的内壁顶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洞壁(801)上端与所述上底(802)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801)下端与所述下底(803)下表面平齐;且所述上底(802)的外围边缘具有向下的折边,下底(803)的外围边缘具有向上的折边,所述侧壁(804)在上底(802)的折边和下底(803)的折边以内,且侧壁(804)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底(802)和下底(803)顶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7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屋盖系统
- 下一篇:轻钢桁架现浇轻质实心复合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