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件起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9307.X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3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生;宋朝瑞;刘定瑞;张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内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66 | 分类号: | B66C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起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吊装置,特别是用于起吊柴油机机体的工件起吊装置。
技术背景
工件在加工、装配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起吊运输,目前,主要是采用钢丝绳或普通吊钩将工件吊起,在起吊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辅助时间对工件进行固定,既浪费了时间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或吊钩与工件的加工面和螺孔相互摩擦,容易损坏工件的加工面和螺孔,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工件起吊装置,以提高工件起吊时的安全性能,减少对工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起吊装置,该装置采用铰链技术,结合柴油发动机机体的结构特点,利用柴油发动机机体的缸孔内部毛坯面作为受力点,既不损坏机体加工面也不伤害螺孔,而且操作方便、快捷、安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件起吊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横杆和两个钩爪,所述两个横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钩爪的杆的上端铰接,所述两个钩爪的中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钩爪的下端设有折勾。
所述两个横杆的铰接端固定于基座上。
形成所述两个钩爪的杆包括直线形的杆和弯折形的杆。
所述两个折勾包括向内弯折和向外弯折两种形式。
当所述两个折勾的形状为向内弯折时,折勾与钩爪之间还设有一段与所述折勾长短相近的杆。
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工件在吊运过程中的操作,使机体的吊运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减少了钢丝绳或吊钩对工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勾向外弯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勾向内弯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工件起吊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右横杆1和左横杆2、右钩爪3和左钩爪4,右横杆1的上端与左横杆2的上端铰接于基座7上,右横杆1的下端与右钩爪3的上端铰接,左横杆2与左钩爪4的上杆端铰接,形成右钩爪3和左钩爪4的杆为弯折的杆,因此,右钩爪3和左钩爪4的在中间弯折处铰接,右钩爪3的下端设有折勾5,左钩爪4的下端设有折勾6,这样,由右横杆1、右钩爪3的上杆、左横杆2和左钩爪4的上杆就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
例如,当需要起吊柴油发动机的机体时,操作人员将右横杆1和左横杆2分开,两个横杆的下端与钩爪的上杆端铰接,使得两个钩爪的底端向里收回,便于将钩爪放入柴油发动机机体的缸孔内,当钩爪已经位于缸孔内之后,操作人员松开两个横杆,两横杆闭合,利用铰链的工作原理,两个钩爪自然张开,钩爪底端的折勾5和折勾6与缸孔内部的毛坯面相接触,起吊之后,借助于柴油发动机机体的重力,右钩爪3和左钩爪4完全张开,勾紧柴油发动机机体,为平稳的吊运柴油机机体提供了保证。
将柴油机机体落下之后,如果不需要继续转运该柴油机机体,操作人员再次将右横杆1和左横杆2分开,使右钩爪3和左钩爪4收回,从该柴油发动机机体的缸孔中退出,完成本次的吊运过程,这样就能够方便、快捷、平稳、安全地吊运柴油机机体,并且该起吊装置尤其适用于B/FL912/913系列工业柴油发动机机体的吊运。
参见图2,形成右钩爪3和左钩爪4的杆为直线形,在两个钩爪的中间处铰接,并且折勾5和折勾6为向内弯折的形式,并且折勾6与钩爪3之间加入了一段与钩爪长短相当的杆8,以便于折勾勾住物体,同样地,折勾5与钩爪4之间加入了一段与钩爪长短相当的杆9。当需要起吊某一个工件时,操作人员将右横杆1和左横杆2分开,以便两个钩爪张开足够的角度,从而能够在工件的外侧相应位置上将工件勾紧,保证吊运的安全。
当工件落地之后,如果不需要继续转运,则由操作人员将两个横杆分开,使右折勾5和左折勾6从工件的相应位置退出,完成工件的吊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内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北内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时延网络聚类同步的方法
- 下一篇:物理广播信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