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钢管桩内部挖泥取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9333.2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海;孙敬良;仲彦;赵敬考;徐永金;邹永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00 | 分类号: | E02F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内部 挖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泥取泥装,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从钢管桩内部挖泥取泥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水上构筑物也因为其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改、扩建及拆除;此外,为避免一些生产已不需要或使用完毕的水上构筑物废弃后占用航道或水域造成对水上交通运输等船舶的影响,也需要将这些水上障碍物以及深深插入地基中的钢管桩等进行拆除。
传统的拆除方法是先采用挖泥船等施工设备从其周围将淤泥和土进行清除,然后再从外部进行钢管桩的切割和拔除。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挖泥船等施工设备不能直接到达钢管桩之间,会使泥土清除的难度和工程量增加很多,且挖泥还会造成对海域的污染。
(2)钢管桩周围的淤泥因潮汐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快速回淤造成钢管桩拆除的难度、费用,从而使工期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从钢管桩内部挖泥取泥的装置,以解决使用目前的钢管桩拆除方法所存在的外部挖泥量大、工作周期长、费用高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方便通过内部钢管桩的切割完成最后的拔除工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钢管桩内部挖泥取泥的装置,包括取料器,所述的取料器为通过搭接板连接为一体且内部空心的两分结构,其一端通过铰轴连接活动密封舌板,其侧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板和导向环,其前部设置为导管,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圆锥体,其重心部位设置有起重吊耳,所述起重吊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牵引钢丝绳导向轮和第二钢丝绳导向轮,在所述第一、第二钢丝绳导向轮对侧的取料器上还设置有其内安装导向槽和弹簧伸缩滑板的弹簧张紧支座,自所述活动密封舌板的一端过所述的第一、第二钢丝绳导向轮设置有密封牵引钢丝绳,自所述活动密封舌板的另一端过其与所述取料器铰接的铰轴至所述弹簧张紧支座中的弹簧伸缩滑板设置有牵引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附加设置有吊耳的吊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取泥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可通过吊车和振动锤下放并插入钢管桩的泥土中,不仅可取出直型钢管桩中的泥土,也可取出斜桩中的泥土,所以,方便了挖泥船等施工设备不能直接到达钢管桩内的现场工况,从而降低泥土清除的难度和工程量。
(2)取料器中的泥土可在自重及机械启闭机构的控制下自行打开其中的活动密封舌板,从而将取出的泥土卸放在指定位置,避免了挖泥工作造成海域污染的可能。
(3)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解决了使用目前的钢管桩拆除方法所存在的外部挖泥量大、工作周期长、费用高、容易污染环境等问题,为从内部钢管桩的切割完成最后的拔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以及使用时附加吊具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后半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中前半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2是图1中后部的B向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中部的A向结构放大图;
图4是使用本使用新型时附加的吊具C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活动密封舌板 2——导向板 3——取料器4——密封牵引钢丝绳 5——搭接板 6——第一牵引钢丝绳导向轮7——牵引钢丝绳 8——起重吊耳 9——第二牵引钢丝绳导向轮10——导向环 11——导管 12——吊耳13——圆锥体 14——吊具 15——导向槽(支座内)16——弹簧伸缩滑板 17——弹簧张紧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载机定量液压负荷传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汽车后防撞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