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高温高压油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9357.8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岩;柳少波;付晓飞;刘宝和;赵孟军;洪峰;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天语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高温 高压 油气 物理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成藏技术,是用于模拟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同地质体的油气运聚过程的三维高温高压油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成藏研究对于油气勘探意义重大,而在实验室实现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同地质体的油气运聚过程的物理模拟是油气成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三维高温高压油气运移物理模拟主要是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的方式实现,它是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多个不连续的实验点进行扫描、切片,来分析整个油气运聚过程。这种方式对每个实验点的测量准确度非常高,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实验成本非常高;②不能实现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实时追踪;③实验过程中存在辐射效应,长期从事这种实验研究,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环保、无辐射的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追踪的三维高温高压油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模型上封盖2、模型下封盖21和模型腔体1,模型上封盖2与模型腔体1之间以及模型下封盖21与模型腔体1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22连接;模型上封盖2连接有承压活塞14,模型下封盖21上均布测量电极座26安装孔,安装饱和度测量电极束23,电极束23包括饱和度电极丝30、饱和度伴行丝31;模型腔体1内可设置由散砂样24填装的地质模型。
模型腔体内1四周拐角为圆角,模型腔体1内四周内壁打毛。
模型腔体内1四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转接头18,在转接头18上可安装不锈钢管线17,不锈钢管线17上可设有通孔。
模型下封盖21上均布的测量电极座26安装孔,测量电极束23主要由电极座26、密封圈29、饱和度电极丝30和饱和度伴随丝31组成,饱和度电极丝30和饱和度伴随丝31表面有绝缘保护层,仅在局部裸露,形成电极对。
电极座26上还可以安装有测压管线33,通过快速接头19与外部压力传感器连接,末端进入模型腔体1不同位置;测压管线33采用四氟密封环34密封,并在测压管线末端安装过滤芯32。
测压管线33联通注入或采出装置。
饱和度电极丝30和测压管线33通过压帽25固定在安装在电极座26上,压帽25与电极座26螺旋连接,测压管线33及饱和度电极丝30可可上下滑动。
上封盖2开有高压泵接口16并与外部高压泵连接,承压活塞14上连接有引向杆7,引向杆7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
在模型下封盖21与模型腔体1之间安装有下封盖隔板20,下封盖隔板20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形成有限空间的面渗透腔体15,下封盖隔板20与模型下封盖21之间设有防砂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运移路径的实时追踪,并且实验过程环保、无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饱和度电极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模型上封盖2、模型下封盖21和模型腔体1(图1),模型上封盖2与模型腔体1之间以及模型下封盖21与模型腔体1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22连接(图2);模型上封盖2连接有承压活塞14,用于模拟地层的上覆压力,实现模型的挤压(图1);模型下封盖21上均布测量电极座26安装孔,可安装饱和度测量电极束,主要包括饱和度电极丝30、饱和度伴行丝31(图3);模型腔体1内可设置由散砂样24填装的地质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消毒鞋柜
- 下一篇:一种易开盖的集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