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温光缆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051.4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薛强;刘皓;付晖;陈明;史海波;高智益;赵瑞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G01K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温 光缆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温光缆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及隧道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调试及温度校验工作需要对测温光缆进行加热,以使得被加热的该部分光缆的温度能够高于其余部分的测温光缆的温度,以测得被加热部分光缆距离光缆主机的距离;或者通过对测温光缆加热到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温度上限,或达到温升速率报警上限,以测试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报警功能。
通常使用的对测温光缆进行加热的方法是使用恒温箱对测温光缆进行加热,为达到恒温的目的,其外壁通常较厚,导致体积大重量大。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使用的测温光缆加热装置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温光缆加热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使用热水或者恒温箱对测温光缆加热而造成的携带不方便;不能够重复使用;无法控制加热进程从而增加了热能消耗;光纤盘卷容易光纤损坏;需要用直流或交流电,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光缆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带,包裹测温光缆;温度控制器,电连接到加热带;电源,电连接到温度控制器。
优选地,加热带是碳纤维材料加热带。
优选地,加热带外包裹有保温层。
优选地,温度控制器包括:显示模块,位于温度控制器的上部,连接到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到电源;按键模块,包括加键和减键,连接到显示模块。
优选地,按键模块还包括:转换键,连接到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还包括:当前显示提示灯,连接到转换键。
优选地,当前显示提示灯包括:实际温度提示灯;设定温度提示灯;时间提示灯。
优选地,电源是可充电电池。
优选地,电源包括:串联的多个干电池。
优选地,电源还包括:盒体,其内容纳多个干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加热带、温度控制器、自备电源等部件来实现对测温光缆的加热,所以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装置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光缆加热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光缆加热装置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温光缆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带102,包裹测温光缆;温度控制器104,电连接到加热带102;电源106,电连接到温度控制器10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光缆加热装置通过使用加热带可以把光缆包在其中,使光缆全面受热,避免由不正确弯折光缆或用力过大而造成对光缆内部结构的伤害,达到不盘光缆的效果,并且还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装置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加热带是碳纤维材料加热带。加热带可以把光缆包在其中,使光缆全面受热,解决不盘光缆的问题,避免由不正确弯折光缆或用力过大而造成对光缆内部结构的伤害,加热带是采用新型碳纤维加热材料,能满足长时间,多次加热工作的要求。
优选地,加热带外包裹有保温层。有利于热量蓄积,例如:最高加热温度可达70℃,持续加热时间可达5~6个小时。
优选地,温度控制器包括:显示模块,位于温度控制器的上部,连接到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到电源;按键模块,包括加键和减键,连接到显示模块。以调节和掌握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从而控制加热进程减少热能消耗。
优选地,按键模块还包括:转换键,连接到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还包括:当前显示提示灯,连接到转换键。以方便用户查看目的选项。
优选地,当前显示提示灯包括:实际温度提示灯;设定温度提示灯;时间提示灯。以方便用户查看实际温度、设定温度或加热时间。
优选地,电源是可充电电池。以方便用户循环多次利用。
优选地,电源包括:串联的多个干电池。不需要用直流或交流电,满足在无电源插座的情况下使用。
优选地,电源还包括:盒体,其内容纳多个干电池。以便于使用和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