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雾冷却与微槽群相变换热相结合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495.8 | 申请日: | 200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学功;谢宁宁;唐大伟;陈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27;F28F13/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冷却 微槽群 相变 相结合 高效 装置 | ||
1.一种喷雾冷却与微槽群相变换热相结合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槽群和喷嘴;直接在发热体外表面需要散热的部位或紧贴发热体散热区域的导热材料表面设置多个毛细微槽,形成微槽群;喷嘴正对微槽群表面,与微槽群之间有一距离,喷嘴到微槽群表面的距离为2~50mm;
喷嘴入口通过气管与高压氮气瓶供液系统或微型齿轮泵相通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外表面需要散热的部位或导热材料表面是通过导热硅胶与微槽群相固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其出口压力为0.2~2.0MPa,流量为10~150ml/min,喷嘴出口直径为0.2~0.9mm,喷嘴喷出液滴的沙特平均直径为20~200μm,喷嘴的喷射角度为30~150°,喷嘴与发热体表面的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群,其上的毛细微槽道纵向均匀排列,形状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微槽道,为矩形时,其微槽的宽度和深度为0.05~2mm,间距为0.05~5mm;为梯形时,梯形的上底边长度为0.05~2mm,下底边长度为0.08~2.5mm,槽深为0.05~2mm,间距为0.05~5mm;为三角形时,三角形的槽底顶角为5°~60°,槽深为0.05~2mm,间距为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群,其微槽群表面与地面垂直或与地面平行;微槽群表面的毛细微槽道,其毛细微槽道的纵方向与地面垂直或与地面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相变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为聚氨酯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4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