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647.4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赖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周平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1/06;F28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杜澄心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壳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涉及用于石油炼制、化工和其他的两种流体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
目前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所用的传热管为圆形管子。根据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器的最常用的管子直径为25mm与19mm两种。这种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坚固、弹性大,缺点是传热效率低、紧凑性差,所占的空间较大。此外,近年来在低温场合也出现了一种铝制壳管式换热器,它的特点是在壳管内有多个平行的换热扁管,用同一种铝材经钎焊面而成。这种换热器仅能用于低温的制冷行业,不能适应于石油化工的高温场合。另外近期还出现一种金属换热器异形波纹管。这些异形波纹管共同的特征是所有波纹都是向外凸出的。这些外凸波纹的缺点是带来异形管所占的横截面积较大,因而所占的空间较大,排管的数减少,达不到紧凑性的要求。对于流体在管内流动时,亦有不利影响,会引起外凸波纹部分由于流动截面增大流速下降,造成污垢沉积现象,影响传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以解决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的传热效率低、因紧凑性差,导致的所占空间较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一个扁管及相应的扰流装置构成的管束、壳程进口、管程出口、管程管箱、圆筒形壳体、支座、壳程出口、膨胀节和管程进口;换热器采用扁内波纹管作为传热元件,扁内波纹管之间设置有改变管外流体流动方向的扰流装置。
如上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由扁内波纹管构成,扁内波纹管的两侧外表面上压制有内凹波纹,凹形波纹的深度小于扁管内腔间隙的二分之一,波纹沿管纵轴线的间距为30mm至500mm;内凹形波纹上口直径为5mm至10mm。
如上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中扁内波纹管的短轴b长度从4mm至15mm,长轴a长度从10mm至80mm。
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壳体内扁内波纹管管排之间设置了供改变壳程流体方向的扰流装置,扰流装置是由若干个扰流圈构成,扰流圈设置在扁波纹管之间的壳程流体流道上,扰流圈的纵向间距为200mm至1000mm。
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扁内波纹管的两端通过专门的加工制作,平滑过渡成相适宜管径的圆形管端,圆形管端与管板相连接;圆形管端部分的长度在50mm至300mm之间。
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在管束的下端设置一个将进入管束的介质均匀地分配到管束的内部,以防止大型换热器的偏流倾向的分配器。
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在管束下端与壳程进口之间设置了一个膨胀节。
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是由多个扁内波纹管规律排布而成,扁内波纹管管间的距离稍大于扁内波纹管的扁长轴长度;扁内波纹管管排间的距离等于或不等于扁波纹管的扁向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扁内波纹管管壳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石油化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的苛刻操作条件下运行。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它的传热系数可比普通管壳式换热器提高50%以上,在相同的体积下它的排管面积比普管壳式多60%至1倍。扁内波纹管管壳式换热器有较高紧凑性,利于设备的大型化,单台换热器的面积可达到10000m2以上,这是一般管壳式换热器难于达到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可以显著地节省投资和占用空间,它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紧凑的新型换热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扁内波纹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扁内波纹管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C-C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扁内波纹管在壳体内的布管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扁内波纹管的管间扰流圈位置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周平,未经赖周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6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器工作面高度差检测工具
- 下一篇:煤泥烘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