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FID的可转动式防伪电子标签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0669.0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南融海数据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转动 防伪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标签,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可转动式防伪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系统之英文名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System,简称RFID。而RFID乃是针对常用之接触式识别系统之缺点加以改良,采用射频讯号以无线方式传送数位资料,因此识别卡不必与读卡机接触就能读写数位资料。射频技术(RFID)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在最近几年里得到快速发展。RFID技术也已被应用到电子标签行业,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目前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传统的电子标签无法克服水及金属等介质的干扰,不能穿透水及金属等介质进行读取,其次由于RFID电子标签的可重复使用,容易被用在假冒商品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可转动式防伪电子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RFID的可转动式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基层,分布于基层上的天线及与天线相连的芯片电路,天线与芯片电路之间设置有折痕线。
其中芯片电路下方的基层区域设置有撕裂切痕线,天线及芯片电路下方的基层上附着有粘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标签的天线与芯片之间采用折痕线处理技术,其天线可沿折痕处旋转,从而使得对标签的阅读变得更为容易,特别是对于不易移动的物品上封装电子标签的识读,粘贴本电子标签后,只需转动电子标签的天线部门,即可达到很方便的识读,从因减少物品的移动。
2.与封装材料可进行有效的复合,减少在商品封装之后再进行张贴;
3.采用易碎处理,一旦撕掉、破除后,不可复原,有效防止商品假冒;
4.本标签位于相关商品的开口处,且其天线裸露在外,易于撕掉封口,使得商品的开启变得更易;
5.本标签可广泛应用在商品包装的表面上,有效地解决水、金属等材料对现有RFID标签识读时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基于RFID的可转动式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基层1,分布于基层1上的天线2及与天线2相连的芯片电路3,天线2与芯片电路3之间设置有折痕线4。芯片电路3设置在天线2的外围,且芯片电路3下方的基层区域设置有撕裂切痕线5。天线2下表面的基层上附着有粘性材料6,芯片电路3下表面的基层上附着有粘性材料7。芯片电路3中设有一存储芯片8。
本实用新型防伪电子标签的天线2的绕制形状可为矩型,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中粘性材料6及粘性材料7可为不粘胶,且粘性材料6的粘性要小于粘性材料7的粘性。使用时,芯片电路3下方的粘性材料7粘贴在商品上,由于天线下方的粘性材料6粘性较小,且天线2与芯片电路3之间设有折痕线4,天线2所在的区域可以自由延切痕线5上下旋转,对于酒、水、饮料等含水或金属的商品,扫描其标签时方便灵活识读,避免传统标签的固定扫描作业以及对其识读产生的干扰等影响。
撕裂切痕线5可为交叉的十字形切痕,或者不交叉的切痕线等。芯片电路下方的粘性材料一旦粘贴在商品的表面,在电子标签被揭起时,由于芯片电路所在的基层区域中设有撕裂切痕线,芯片电路将被破坏,同时也会破坏天线与电路的连接,从而达到电子标签的不可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南融海数据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南融海数据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货箱电子门锁的门封机构
- 下一篇:信息条码封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