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螺旋磁选机的环形分选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106.3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911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文书明;沈海英;程永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1/00 | 分类号: | B03C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积国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螺旋 磁选 环形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螺旋磁选机的环形分选柱,是旋转螺旋磁场磁选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属于强磁性矿物磁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对本发明人获得授权的专利03117671.2中的部件环形分选柱的进一步改进。
本发明人2002年4月9日申请,2003年9月17日公开的专利号为03117671.2的发明专利旋转螺旋磁场磁选机,是一种弱磁场磁选设备,主要由旋转螺旋磁系、环形分选柱、给矿匀分槽、尾矿槽、机架、精矿槽、传动系统组成。环形分选柱由透磁不导磁的非铁质材料做成,由外圆筒、内圆筒、上升水包、隔板、分选单元格组成。该磁选机的电机、减速器带动旋转螺旋磁系转动,搅拌叶片也随之转动。给入搅拌桶中的矿浆在搅拌叶片的搅拌下,从搅拌筒外缘溢流进入分矿格,再从分矿格进入分矿管进入分选单元格的中部,通过进水管上阀门调节进入分选单元格中的上升水流,使非磁性的矿物沿分选单元格上升,从分选单元格上部排出,进入尾矿槽称为尾矿。由于分选单元格位于旋转螺旋磁场磁系的磁场中,磁性矿物进入分选单元格后,将在磁力作用下向内圆筒壁运动,并吸附于内圆筒壁上,又因螺旋磁系是旋转的,相对于每一个分选单元格而言,磁场由于螺旋磁系的旋转自上而下运动,吸附于内圆筒壁上的磁性矿物在自上而下磁场的作用下,也自上而下运动,最后从分选单元格下部的精矿排出口排出成为精矿。
该旋转螺旋磁场磁选机的环形分选柱是其主要部件之一,矿石在其中得到按磁性的分选。但是,由于该环形分选柱在应用过程中,随着分选的进行,各单元格中矿浆浓度变得不同,浓度高的单元格内,由于矿浆比重大,单元格顶部尾矿排出口液面下降,流出量减小,随着流出量的减小,该分选格内矿浆浓度变得更高,矿浆比重变得更大,导致上部尾矿排出口没有尾矿矿浆排出,非磁性矿物直接进入精矿使精矿质量下降。而浓度低的单元格内,由于矿浆比重小,单元格顶部尾矿排出口液面上升,流出量增大,随着流出量增大,该分选单元格内矿浆浓度变得更低,矿浆比重变得更小,导致上部尾矿排出口排出的矿浆量更大,甚至连磁性精矿也随之排出成为尾矿,造成精矿损失。
此外,在原发明中.每一个分选单元格上对应有一个进矿管,矿石由进矿管进入分选单元格中,由于进矿管断面面积小,有时会导致矿石在进矿管中堵塞,造成单元分选格中矿石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本发明人获得授权的专利03117671.2中的部件环形分选柱的进一步改进,为旋转螺旋磁场磁选机提供一种新型的环形分选柱,克服分选过程中矿浆浓度变化导致分选单元格内矿浆流速不均,分选恶化的缺点,同时避免出现矿石在进矿管中堵塞的现象,优化旋转螺旋磁场磁选机的分选过程,使其在选矿过程中,将精矿与尾矿进行更好地分离,减少精矿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置于旋转螺旋磁系外、由透磁不导磁的非铁质材料做成的环形分选柱,主要由中圆筒、内圆筒、上升水包、隔板组成;中圆筒2、内圆筒3通过连接筋9组装成同心环形;隔板4固定连接在内圆筒3的外壁上,中圆筒2上部安装尾矿管5,中圆筒2上安装有上升水包8;为实现精矿与尾矿地更好分离,隔板4的外缘与中圆筒2的内壁间有一定的间隙,形成若干既分成单元格而各单元格又互相连通的环状格槽;在中圆筒2外还有一个与中圆筒2、内圆筒3组成同心圆的外圆筒1,该外圆筒1底部与中圆筒2之间密封,形成一环形槽;在其槽底处的中圆筒2筒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单元格数目相同的进矿孔6;上升水包8安装于中圆筒2中部,中圆筒2中部于进矿孔6下分布有进水孔7;中圆筒2与内圆筒3底部相连,环形底上接精矿阀门10。
本实用新型优选中圆筒与内圆筒构成的圆环柱的高度H=H0+200mm,式中,H0为旋转螺旋磁系高度;隔板4的外缘与中圆筒2的内壁的间隙,其间隙宽度为内圆筒与中圆筒之间环形间隙的20%~40%;精矿阀门10的个数为2~6个;
矿物在环形分选柱中的分选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效特需供电控制器
- 下一篇:组合式越线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