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沼气池除渣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298.8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胜祥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从沼气池捞出沼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沼气作为农村的能源,能够就地利用粪便、秸秆、杂草、废渣、废料等,通过发酵后,既产生了沼气,这些废料还可作为肥料,而且由于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高,粪便等沼气原料经过发酵后,绝大部分寄生虫卵被杀死,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传染,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外。但沼气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将沼渣清理后填入新料,沼气池才能正常产气,沼渣难除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也有一些小型的专用于除沼渣的设备,但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申请号为200720117018.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抓斗式沼气池掏渣器,它包括固定有左闭斗转臂和右闭斗转臂上的左抓斗和右抓斗。使用时,掏渣器上连接有三个接头的吊绳,两个接头分别与左闭斗转臂和右闭斗转臂相连,通过吊绳控制抓斗的开合将沼渣掏出。该设备存在:①由于吊绳不是钢性结构,很难控制抓斗的方向;②吊绳有三个接头,使用不方便。
另有申请号为20061015336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沼气池出渣器,包括一根主杆焊接横板,横板的两头分别用铰链连接两竖板,两竖板与两挖盒也铰接连接。一根拉杆的底端与两挖盒当中的中心铰链相接,在主杆中作纵向移动。该出渣器由于是手推拉杆向下,挖盒打开挖取沼渣,手向上拉拉杆,挖盒合上,挖盒内沼渣的重力方向与打开挖盒的推力方向一致,而与闭合挖盒的拉力方向相反,向上提沼渣的时候由于杆太长,手不可能一直向上拉着拉杆,挖盒内沼渣的重力会将挖盒打开,造成沼渣的泼洒;该出渣器是盒式的,对于沼气池上表面的秸秆、杂草等沼渣难于清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造价低、使用方便的除渣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沼气池除渣器,长度与沼气池的高度相适应,包括主杆(1)、拉杆(2)、抓渣部件和铰链机构,主杆(1)是一根具有通孔的管;拉杆(2)是一根直杆,下端与铰链机构相联,纵向穿过主杆(1)的通孔后上端设有手柄(11),拉杆(2)通过在主杆(1)内的纵向运动控制铰链机构,从而控制与铰链机构相连的抓渣部件的打开和闭合;抓渣部件是抓斗或抓盒(9),其中抓斗由横杆(13)和抓齿(14)组成,抓齿(14)均匀的分布在横杆(13)上,抓盒(9)固定在横杆(13)上。
所述的铰链机构包括固定片(12)和开合板(7).固定片(12)两侧打有通孔,对称焊接在主杆(1)下端的两侧;开合板(7)呈“V”型,两端及中间都开有通孔,横杆(13)固定在下端的通孔内.水平轴(6)穿设在固定片(12)及开合板(7)另外的通孔内,可在通孔内周向转动,联接两固定片(12)的水平轴(6)和联接两两相对的开合板(7)上端的水平轴(6)通过杆(5)固定联接;开合板(7)中间通孔内的另一根水平轴(6)的中部与拉杆(2)的下端固联.
除沼渣时,将该除渣器联接抓渣部件的一端放入沼气池内,通过手柄(11)提拉杆(2)向上,抓渣部件打开,抓住沼渣,再通过手柄(11)推拉杆(2)向下,抓渣部件闭合,手握住主杆(1)把沼渣提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该除渣器可以方便人们清理沼气池的沼渣,效率大大提高,且十分安全;
②该除渣器即可以抓取如秸秆、杂草等大的沼渣,也可以抓取如粪便、废渣、废料等小的或稀的沼渣;
③该除渣器向上提拉杆(2)打开抓渣部件,向下推拉杆(2)闭合抓渣部件,抓渣部件内沼渣的重力方向与闭合抓渣部件的推力方向一致,在提除渣器的主杆(1)向上的过程中抓渣部件不会自己打开,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抓斗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实用新型抓盒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沼气池除渣器,包括主杆(1)、拉杆(2)、抓斗和铰链机构,主杆(1)是一根具有通孔的管;拉杆(2)是一根直杆,下端与铰链机构相联,纵向穿过主杆(1)的通孔后上端设有手柄(11),拉杆(2)通过在主杆(1)内的纵向运动控制铰链机构,从而控制与铰链机构相连抓斗的打开和闭合,抓斗由横杆(13)和抓齿(14)组成,抓齿(14)均匀的分布在横杆(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胜祥,未经杨胜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2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糊米制作工艺
- 下一篇: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