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藻类污染物高效收集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1636.8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戴群;周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群;周克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藻类 污染物 高效 收集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然水体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湖泊、河流富营养化污染物蓝藻清除以及藻浆脱水的移动式藻类污染物高效收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便排入自然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富营养化水体在光照和适宜的水温、风流等条件下,蓝藻即可大量迅速滋生,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蓝色”而有较强腥臭味的浮沫,即“水华”。蓝藻的爆发,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解氧,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且藻类分解的藻毒素将有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现有清除蓝藻“水华”的技术主要有:专用除藻剂、滤网打捞、生物治理和生态治理等。专用除藻剂对局域水体治理效果较好,但难以维持较长时间,一般半个月至一个月后,又需重新加药,对于较大面积水体的治理,存在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且除藻剂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滤网打捞多采用人工方式,对大面积水体来说,更是存在打捞速度赶不上蓝藻生长速度,人工成本高昂。生物治理尚处在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实际应用的成功案例。生态治理则由于见效时间太长,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和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基本达不到治理效果,且易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生态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的工程,投资过大,难以实施,并很难在短时间内遏制蓝藻的爆发。目前,已出现了一些采用蓝藻收集装置将蓝藻抽吸至船上,利用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将脱水后的干藻泥装袋后运输至陆地进行二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较前述的几种方法而言,对蓝藻“水华”的清除效率大大的提高。但由于目前的蓝藻收集装置设计不合理,收集效果仍不理想,且板框压滤机对藻浆脱水时存在脱水过程不连续、滤布容易堵塞;带式压滤机难以脱除藻泥中的水分,滤布也容易堵塞的问题,而且最终藻泥中含水率仍然高至90%以上,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很低,运行成本较高,用户不愿意使用。目前的除藻船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都只是通过船底水体表面蓝藻刮吸装置收集藻浆进入船仓,待船仓的藻浆储存满后又运至岸边储藻池。有的改进型除藻船还用了布袋过滤或平面布滤技术初步浓缩藻浆,但无论是稀藻浆或浓藻浆都存在藻浆运输及后期处理问题。由于蓝藻离开水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储藻池也会散发大量臭气,污染环境。截止目前,藻浆收集、后期处理及再利用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国内很多科研单位也试制过除藻船,将脱水机(带式脱水机)搬到船上,进行移动脱水。但由于传统脱水机不能直接对浓度较低的藻浆进行脱水,而且传统脱水机生产1吨干藻泥能耗在15KW以上,移动式发电不能满足能耗需求,使得生产成本过高,难以推广应用。为此,本设计人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研制开发出了一种移动式藻类污染物高效收集处理装置,试验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流程稳定,集收集、藻泥脱水于一体的移动式藻类污染物高效收集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藻浆刮吸装置、藻浆输送泵、絮凝搅拌槽、藻浆脱水机、后处理装置、藻浆回输泵,所述的藻浆输送泵、絮凝搅拌槽、藻浆脱水机、藻浆回输泵依次按工艺顺序闭环连接并和供电装置、控制装置一起集成装置于机动设备上,即藻浆输送泵的输出管连通絮凝搅拌槽,絮凝搅拌槽连通藻浆脱水机,藻浆脱水机下接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连通藻浆回流泵吸入口,藻浆回流泵排出口与絮凝搅拌槽连通;藻浆刮吸装置通过管道与藻浆输送泵吸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叠片式螺杆推力脱水机,亦称叠螺污泥脱水机,当螺杆旋转时,相对转动并螺旋形向前推进的叠片,使滤液在螺旋前移的叠片间隙中快速“剪切”过滤,螺旋腔室体积的不断收缩,使内压增大,在倍压作用下滤饼含水量快速降低,滤液连续流出,藻浆脱水浓缩成泥。分离后的水质清澈,排入江河湖泊,避免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各组合部件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1-藻浆刮吸装置、2-藻浆输送泵,3-絮凝搅拌槽,4-絮凝剂加注装置,5-藻浆脱水机,6-后处理装置,7-藻浆回输泵,8-控制装置,9-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群;周克,未经戴群;周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坐放可投捞井下工具的专用短节
- 下一篇:宽带螺旋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