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粘泥的机耕犁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746.4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连贵 |
主分类号: | A01B15/02 | 分类号: | A01B15/02;A01B15/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朱玉丹 |
地址: | 65533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粘泥 机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农机配套用于犁田耕地用的犁,具体的是是一种不粘泥的机耕犁。
背景技术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铸铁为犁,以牛为动力犁田耕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逐渐被拖拉机取代,拖拉机以柴油机为动力,通过各种传动及控制的机械装置实现犁田,但使用的犁通常还是是用砂模铸铁制成,表面粗糙,犁起的泥土运动至犁壁时阻力增大,很容易沾在犁壁上,增加了犁壁的重量,加大了犁与泥土间的阻力,降低了犁田的效率,泥土粘在犁壁上如不及时清洗,容易使犁壁锈蚀,表面粗糙的犁壁也不易清洗干净。由于铸铁较脆,用铸铁制的犁壁,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的犁壁容易沾泥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不粘泥的机耕犁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粘泥的机耕犁,包括有犁头、犁壁及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犁头连接在犁杆上,犁壁设在犁头上方,犁壁下方由紧固件连接在犁杆上,犁杆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后撑板,固定条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后撑板上,另端可拆卸的连接在犁壁上,犁壁外表面粗糙度Ra≤1.6。
所述的犁壁由有机材料制成。
拖拉机犁田是让犁头插入土中,拖拉机拖动犁向前运动,犁头将下层的泥土翻起,泥土沿犁耳流向两边,犁壁起着为泥土导向的作用。传统的犁壁是用砂模铸铁制成,犁壁表面比较粗糙,粗糙度Ra≥50,即在铸铁犁的表面存在较大凸凹不平,且这些凸凹不平高差较大,当犁田时泥土进入犁壁粗糙表面的下凹处,逐渐堆积,牢牢沾在犁壁上,使犁壁表面形成更大的凸凹不平,当犁头犁起的泥土运动至犁壁时阻力增大,使犁田的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犁壁的表面粗糙度Ra≤1.6,对于金属零件是需要精密加工才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是采用有机材料制犁壁,犁壁表面非常光滑,且有机材料本身具有自洁功能,泥土不能沾在犁壁表面。本实用新型的犁壁设在犁头上方,犁壁下方由紧固件连接在犁杆上,犁杆上还连接有后撑板,以增加犁头和犁杆的抗弯能力。为使犁壁连接牢固,在犁壁后面设有固定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犁壁表面光滑,泥土不容易沾在犁壁上,犁壁重量轻,犁田时与泥土间的阻力小,大大提高了犁田的效率,犁壁不会发生锈蚀,也不容易发生断裂,经久耐用,减少了金属的使用量,节约了犁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中型拖拉机上耕地用的犁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小型拖拉机上耕地用的犁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小型拖拉机上耕地用的犁壁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犁杆,(2)为犁壁,(3)为犁头,(4)为固定条,(5)为后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用铸铁制犁头(3),用聚丙稀、共丙、均丙、聚乙稀等有机材料用热压或注塑的方法制犁壁(2),犁壁外表面粗糙度Ra≥1.6。犁头由螺栓连接在犁杆(1)上,犁壁在犁头上方,犁壁下方由两个螺栓连接在犁杆上,犁杆上由螺栓连接有后撑板(5),固定条(4)一端由螺栓连接在后撑板上,另端由螺栓连接在犁壁上。图3为大型拖拉机上耕地用的不粘泥的机耕犁。图1、图、图4及图5为中、小型拖拉机上耕地用的不粘泥的机耕犁,翻耕时土流向右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连贵,未经陈连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线切割机主轴
- 下一篇:雪莲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