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光互补系统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2141.7 | 申请日: | 2009-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10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伍航;吴明刚;罗志坚;欧余斯;叶淑裕;陈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冠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小良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光 互补 系统 电池 反接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系统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尤其是能自动纠正电池正负极反接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池反接保护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在充电器(或负载)和电池之间加半导体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保护电池反接;另一种是在充电器(或负载)和电池间加单个继电器,利用单个继电器的单刀双掷特性来保护电池反接。
对于加半导体二极管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当电池两极接反时通过二级管的单向导电性使电池两端成开路,从而对电池反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由于二极管导通时自身压降相对较大,二极管工作时的损耗比较大,电池能量的利用率也相应下降,对于自身储备能力不强的电池来说不适用;同时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通过单个二极管半导体,没有办法做到既能实现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的功效,也能实现电池给负载放电的功效;并且在一些施工现场,施工难度大,一旦电池接反,需要从新施工,大大的增加的了施工强度。
对于加单个继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当电池正确连接的时候,它能正常工作,当电池接反的时候,继电器中的衔铁掷向另一个触点,另一个触点是悬空的,从而断开电路保护电池。这种方法相比较于利用二极管来保护电池反接的方法,它有一定的优势,继电器的导通压降较低,导通时的功耗较小;同时因其允许流过的电流方向为双向,这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既能实现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的功效,也能实现电池给负载放电的功效。但是当电池反接时,这种保护方法没有办法保护供电系统正常工作,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环境中,从新更换连接也必将增大工作强度,这种保护方法也是不太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风光互补系统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是继电器中的触点2、辅助线圈抽头7、触点6连在一个电气节点上;
继电器中的触点5、辅助线圈抽头8、触点3连在一个电气节点上;
继电器的衔铁1与充电器输出正极连接在一个电气节点上;
继电器的衔铁4与充电器输出负极连接在一个电气节点上。
本新型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既能使电池工作时损耗较小,提高电池利用率,通过本新型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既能实现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的功效,也能实现电池给负载放电的功效,如在风光互补系统中,负载是挂在风光互补充电器的输出端,需要电池反接保护电路保证电池既能被放电,也能被充电。同时当电池接反时,本新型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能保证风光互补系统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运行,使风光互补系统更加人性化,更容易操作。
有益效果:系统在连接电池时无需考虑电池正负极性即电池在正确连接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在反接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继电器导通时电压降较小,利用继电器来替代二极管,也能起到降低能耗的功效;同时因继电器导通电流方向允许双向,利用本新型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既能实现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的功效,也能实现电池给负载放电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原理图
图2是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在风光互补系统中的应用连接图1,4为继电器的衔铁2,3,5,6为继电器的触点7,8为继电器的辅助线圈抽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按图1所示结构,由单个继电器衔铁,触点按一定的连接顺序组成风光互补系统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中触点2,触点5继电器的静态触点,触点3,触点6是继电器的动态触点。当继电器辅助线圈电流方向从上到下时,继电器处于静态,衔铁向上吸合触点,当继电器辅助线圈电流方向从下到上时,继电器处于动态,衔铁向下吸合触点。
如果电池极性为上正下负,当开关A,B合上时,继电器辅助线圈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继电器都处于静态,衔铁1,衔铁4分别向上和触点2和触点5相连。充电器输出正极通过衔铁1,触点2,开关A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充电器输出负极通过衔铁4,触点5,开关B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如果电池极性为上负下正,当开关A,B合上时,继电器辅助线圈电流方向从下到上,继电器都处于动态,衔铁1,衔铁4分别向下和触点3,触点6相连。充电器输出正极通过衔铁1,触点3,开关B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充电器输出负极通过衔铁4,触点6,开关A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总之,不管电池极性如何连接,通过此电路都能保证负载正极(风光互补充电器输出正极端)连接着电池正极,负载负极(风光互补充电器输出负极端)连接着电池负极。
负载正极(风光互补充电器输出正极端),负载负极(风光互补充电器输出负极端)分别和继电器中相应的衔铁连接,电池端口分别和开关A,B相应的端口相连,继电器的相应的触点和辅助线圈抽头和开关A,B相应的端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冠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冠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21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结构
- 下一篇:EMC屏蔽暗室电缆束通用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