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3121.1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先仁 |
主分类号: | F16L41/00 | 分类号: | F16L41/00;F16L15/00;F16K17/00;G01M3/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5浙江省玉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波纹管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家用必需的洁净能源,且使用方便,我国广大城镇已广泛使用管道天然气,作为民用和工业用原料,目前在燃气管道施工中,不断采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目前的燃气管道进户连接装置基本上采用直通、弯头、三通等管件进行连接,不光接口较多,而且管壁比较厚,带来了很多问题:1、接口多即漏气点多,燃气更容易发生泄漏;2、接口多安装比较麻烦;3、管壁较厚,安装运输麻烦;3、管件连接凹凸不平,得不到有效的防腐处理,极易受到腐蚀、锈蚀,以至于管道一旦受到大的振动(例如地震)等外力作用就容易发生断裂,而导致燃气泄漏,造成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性更好,不易泄露天然气,安装更加方便的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设置在燃气主管道出气管与进户引入阀之间,包括一个可显示燃气用量的燃气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表的进气端与燃气主管道出气管通过波纹管一连接,其燃气表的出气端与进户引入阀通过波纹管二连接。
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燃气由燃气主管道出气管出来,通过波纹管一,从燃气表的进气端进入燃气表进行燃气流量的计算,再由燃气表的出气端出来,通过波纹管二,进入进户引入阀,从而提供给用户使用,其波纹管一和波纹管二能根据其使用情况调整其形状。
在上述的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波纹管一与燃气主管道出气管之间设置有燃气电磁安全阀。
燃气从燃气主管道出气管出来,首先进入的是燃气电磁安全阀,再通过波纹管一、燃气表、波纹管二,最后到达进户引入阀,这样当整个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任何一处及房间里的任何一个燃气具出现燃气泄漏状况时,燃气电磁安全阀根据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关闭安全阀后,就可以阻止燃气再进入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及房间里的任何一个燃气具中,从而避免燃气的持续泄漏。
在上述的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燃气电磁安全阀上连接有可燃气体探测器。
该可燃气体探测器时刻监测空气中的燃气的浓度,判断空气中的燃气的浓度是否超标,当燃气发生泄漏,空气中的燃气浓度会发生变化,若检测到空气中的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燃气体探测器会发出脉冲信号给燃气安全电磁阀,指导燃气安全电磁阀关闭,从而避免燃气的持续泄漏,保障了用户使用燃气的安全。
在上述的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波纹管一和波纹管二与上述的燃气表和燃气电磁安全阀的连接是螺纹连接的。
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波纹管与燃气表、燃气电磁安全阀是螺纹连接的,不容易在接口上发生燃气泄漏,保障了用户使用燃气的安全。
在上述的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波纹管一和波纹管二为不锈钢波纹管。
不锈钢波纹管不容易受到腐蚀、锈蚀,能长久使用,使用安全性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采用不锈钢波纹管,减少了接口,从而减少了漏气点,再加上不锈钢波纹管与燃气电磁安全阀和燃气表的连接是螺纹连接的,更好的在接口上防止燃气泄漏,因而安全性更高。
2、波纹管结构简单,不像管件连接那样有很多接口,因此安装起来比较方便省事。
3、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采用的波纹管是不锈钢波纹管,再加上该不锈钢波纹管表面比较平整,不像管件连接那样凹凸不平,能更好的进行防腐处理,因此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防腐、防锈能力好,即使受到大的振动(例如地震)等外力作用也不容易破裂,保障了用户使用燃气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燃气波纹管进户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中,1、燃气电磁安全阀;2、波纹管一;3、燃气表;4、波纹管二;5、可燃气体探测器;6、燃气主管道出气管;7、进户引入阀;8、用户燃气具接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先仁,未经陈先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3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