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形四氧化三钴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3581.4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70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沈恒冠;周汉章;何金华;韩道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22;C01G5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市谭家***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氧化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形四氧化三钴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医药生产工艺过程的容器之一,材质一般采用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无机化工生产通常采用合成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器,进料管,出料口,电机,换热器,这些反应釜进料管在上方,出料口在下边,这种现象易导致反应时间较长,反应不够充分。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专利号ZL200720125671.6,授权公告号CN201117715Y,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17日,实用新型名称“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包覆负极材料的搅拌式反应釜”,此反应釜的电机、卸料装置带动釜盖、加热炉上下移动,使反应炉体脱离加热炉,并且旋转卸料。但是,其卸料方式较为复杂,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的一种球形四氧化三钴反应釜,使其能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反应时间长,反应不够充分,出料方式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球形四氧化三钴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电机驱动装置、搅拌轴、排气管、釜盖、进料管、搅拌叶、釜体、排料口,釜盖与釜体密封,釜盖设有搅拌轴、排气管、进料管、沉浸式蛇管换热器、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套管内设有温度传感器,釜体底部设有排料口,搅拌轴的釜盖外一端设有电机驱动装置,搅拌轴在釜体内的另一端设有搅拌叶。其设计要点在于所述的釜体的上段设有出料口,此出料口与釜口的距离为20~40cm;出料口与管道连接,输送釜体内经反应完成后的液料。
所述的进料管的进口置于釜盖,进料管的出口相邻搅拌叶,通过搅拌叶的均匀搅拌,使进入釜体的原料和溶液充分的反应,提高反应物反应的效率。
所述的温度计套管内的温度传感器相邻搅拌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反馈,即时观测釜体内反应过程的温度,使反应过程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制备反应过程中,反应混料加热较为均匀、质量较为稳定,温度易于控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尤其适用于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取,并易于在同类的化工反应釜改造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序号及名称:1、驱动装置,2、搅拌轴,3、排气管,4、釜盖,5、进料管,6、出料口,7、沉浸式蛇管换热器,8、温度计套管,9、温度传感器,10、搅拌叶,11、排料口,12、釜体,13、挡板,14、压力传感器,15、压力计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以使用为例。球形四氧化三钴混合料由进料管5送入,驱动装置1带动搅拌轴2的搅拌叶10旋转,因搅拌叶置于釜体12的底部,并由挡板13阻挡,使反应的物料在旋转中的形成冲浪,这样釜体内搅拌球形四氧化三钴混合料搅拌就比较充分。插入的温度计套管8的温度传感器9相邻于搅拌叶,测试反应温度较为准确。釜盖4设有的排气管3,拟通过压力计套管15中的压力传感器14所测试较高的反应物所产生的气体排出,加热或泠却的介质是通过沉浸式蛇管换热器7进行调节釜体内的球形四氧化三钴混合料,釜体的出料口6将通过注入反应釜的压缩空气将反应所完成的球形四氧化三钴混合料排出。釜体底部的排料口11是为釜体的清洗布设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进,上侧出”的方式进料与出料,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较为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3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直流电机温度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洪型电缆用后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