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亮片送片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4528.6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703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骆建明;袁伟青;单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冠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C13/00 | 分类号: | D05C13/00;D05C13/02;D05C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11浙江省诸暨市枫***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亮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亮片绣电脑绣花机,尤其涉及一种用来输送亮片的送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亮片绣电脑绣花机上应用的送片机构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进给轮式送片机构、拨叉式送片机构是最常用的两种形式,但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足或缺陷,其中进给轮式送片机构采用进给轮外周的进给轮销来带动亮片条前移,进给轮销之间的圆弧长度与两个亮片的中心间距相一致,由于驱动电机带动进给轮旋转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且进给轮外周的进给轮销带动亮片条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滑移,所以会使亮片条位移产生一定的累积误差,当累积误差足够大时,不仅会影响切下的亮片的完整性,而且会使进给轮销无法与亮片条上的中心孔相适配,从而无法完成亮片输送。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单位浙江冠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名称为“亮片送片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843043”,该申请案通过在驱动电机输出轴端设置由编码盘、光藕等组成的监测机构,编码盘上设有槽口,其数量及间隔弧度数与进给轮销的数量及间隔弧度数相对应,并通过编码控制器,使电机旋转角度与编码盘旋转角度精确对应,有效消除进给轮送片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从而提高了送片的精确度。但由于不同规格的亮片输送需配套不同的编码盘,而编码盘安装在驱动电机轴端,因而导致更换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编码盘更换方便、送片精度高的亮片送片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周带有进给轮销的进给轮,使进给轮回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设置于驱动电机尾端,包括与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的编码盘和与驱动电机相对固定设置的光藕组件,所述编码盘上沿径向设有用于透光的槽口,所述槽口的数量及间隔弧度数与进给轮销的数量及间隔弧度数相对应,所述光藕组件与电脑控制系统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编码盘外周设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送片精度高。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带有编码盘的监测机构,使驱动电机旋转角度与编码盘旋转角度精确对应,有效消除进给轮送片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从而提高了送片的精确度。
2、编码盘更换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带有编码盘的监测机构设置于驱动电机尾端,当亮片规格不同需更换相应的编码盘时,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编码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周带有进给轮销1的进给轮2,使进给轮2回转的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上设有监测机构,监测机构设置于驱动电机3尾端,包括与驱动电机3同步转动的编码盘4和与驱动电机3相对固定设置的光藕组件5,编码盘4上沿径向设有用于透光的槽口6,槽口6的数量及间隔弧度数与进给轮销1的数量及间隔弧度数相对应,光藕组件5与电脑控制系统相连接。这样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编码控制器,使驱动电机3旋转角度与编码盘旋转角度精确对应,驱动电机3每转动一个亮片中心距相对应的弧度,即完成一只亮片的输送,从而有效消除进给轮送片产生的累积误差,从而提高了送片的精确度。同时为了避免灰尘、线头落到监测机构上,影响监测精度,在编码盘4外周还设有保护罩7,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监测机构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冠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冠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4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纱浆纱机浆槽加热装置
- 下一篇:膜电极电解臭氧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