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机房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4860.2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97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钱雪林;陈亮;余永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梅轮电扶梯成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65浙江省绍兴县柯北工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机房电梯,属于机电设备提升运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GB/T7025.2-1997《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I、II、III类电梯规定顶层高度为4200mm;而现实中有很多楼房因整体布局风格和建筑成本等原因,导致电梯井道完工后顶层高度只有3800mm,造成许多电梯井道不能满足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但此时建筑物已完工且无法变更,若按常规设计、安装电梯,这时井道顶层空间是不符合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相关规定的。在曳引比为2∶1的电梯中,现有的轿厢结构多数采用单个返绳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轿厢(10)、返绳轮(20)、曳引轮(30)、导向轮(40)、对重返绳轮(50)、对重(70),返绳轮安装在轿厢顶部的中间位置,曳引钢丝绳(60)由返绳轮底部绕过曳引轮顶部,又绕向导向轮,然后绕至对重返绳轮,构成一循环;单个返绳轮的轿厢结构会使机房维修空间变小,不利于维修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缩小轿厢上部结构尺寸的小机房电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机房电梯,包括轿厢、轿厢架直梁、返绳轮、钢丝绳,其特征在于:轿厢架底部设有与直梁垂直相连的下梁,返绳轮通过轴安装于下梁上,轴与下梁固连,钢丝绳由返绳轮底部向上绕过曳引轮顶部再绕至对重轮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返绳轮外部设有与轿厢底部边缘相连的防护罩,安装有导轨的该侧由轿厢底部边缘相连安装护脚板。护脚板是一安全部件,保护乘客乘坐安全。
所述返绳轮的一侧水平安装挡绳件,该挡绳件的一端部与轴相固连,且挡绳件相连的轴心到较长端部的长度大于返绳轮的半径。作用在于防止钢丝绳运行时跑偏,使其运行平稳规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缩小轿厢上部结构尺寸,满足较小井道顶部空间,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满足了越来越多的楼房顶层矮小而需要安装电梯的建筑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曳引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小机房电梯,如图2、图3、图4所示。包括轿厢1、轿厢架直梁2、返绳轮3、钢丝绳4等部件,轿厢架9底部设有与直梁2垂直相连的下梁5,返绳轮3通过轴32安装于下梁5上,轴32与下梁5相固连,钢丝绳4由返绳轮3底部向上绕过曳引轮7顶部再绕至对重轮8上。
其中,返绳轮3外部设有与轿厢底部边缘相连的防护罩91,安装有导轨6的该侧由轿厢底部边缘相连安装护脚板92。
返绳轮3的一侧水平安装挡绳件31,该挡绳件31的一端部与轴32相固连,且挡绳件31相连的轴心到较长端部的长度大于返绳轮3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梅轮电扶梯成套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梅轮电扶梯成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4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含有类胡萝卜素的粉末的工艺
- 下一篇:种植管内喷雾栽培植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