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十字形自恢复桥式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6206.5 | 申请日: | 200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绪荆;邓林祯;蒋扬勇;孙亮;潘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绪荆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G01L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3216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形 恢复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具体是一种十字形结构的自恢复桥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两端支承的桥式传感器结构,常用工字形截面梁作为弹性体结构,弹性体上设有应变盲孔,应变盲孔的两侧面贴有应变片,弹性体通过两端的螺钉与底座固定在一起。受力时通过压头和钢球将力传递到弹性体上,弹性体受力变形时应变盲孔中的应变片承受剪切应力。这种结构剪力沿应变梁长度方向为一常量,传感器的输出与梁的弯矩无关,只与剪切应力成比例,因而输出对加载点沿长度方向的变化不敏感。但是由于宽度方向较窄,在宽度方向加载点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在宽度方向传感器的抗侧向力较差。
为此,申请人2007年8月23日申请了一种十字形桥式传感器(公开号为CN201107141),该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和应变盲孔,应变盲孔设置在弹性体上,应变盲孔内设有应变片,并在应变盲孔上覆盖密封胶和盖板密封,弹性体为整块锻件,其上部为相互垂直的十字形梁,所述的应变盲孔设置在十字形梁的端梁上。本实用新型将弹性体制作成相互垂直的双剪切梁十字形结构,可有效提高加载点在X-Y平面内的偏移,较传统桥式传感器有更好的抗偏载能力。同时,增加过载保护结构,加之结构紧凑,中间挠度小,较传统桥式传感器的组合结构有更强的过载保护能力。但是,上述的结构作为传力机构的压头和钢球由于和弹性体是自由接触,在使用中,钢球容易脱落,影响衡器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十字形自恢复的桥式传感器,其提高传感器四个方向的抗侧向能力和自恢复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十字形自恢复桥式传感器,该桥式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和底座,弹性体的上部为相互垂直的十字形梁,弹性体的受力接触面为球面,十字形梁的四个臂上分别设有应变盲孔,应变盲孔内设有应变片、密封胶和盖板,所述的底座安装设置在弹性体下部;所述的桥式传感器的重心居于桥式传感器的下部,所述的底座的受力接触面为球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桥式传感器还包括上球碗和下球碗,上球碗设置在弹性体的受力接触面上,与弹性体的受力接触面相适配,下球碗设置在底座的受力接触面,与底座的受力接触面相适配。上述的上球碗和下球碗可以进一步实现自动回正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焊接安装设置在弹性体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与十字形梁之间设有空隙,并在十字形梁的中心设有过载凸台,过载凸台与底座之间设有过载保护的间隙。当载荷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凸台向下变形并与底板接触,起到保护传感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间隙为设置在底座中部的凹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弹性体制作成相互垂直的双剪切梁十字形结构,可有效提高加载点在X-Y平面内的偏移,较传统桥式传感器有更好的抗偏载能力。上、下受力面都为球面,传感器为一整体并且重心偏下,较传统的桥式传感器保留了自动回正功能,但避免了在使用中传力机构会脱落的问题。同时,增加过载保护结构,加之结构紧凑,中间挠度小,较传统桥式传感器的组合结构有更强的过载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十字形自恢复桥式传感器,该桥式传感器包括弹性体1和底座2,弹性体1的上部为相互垂直的十字形梁,弹性体1的受力接触面8为球面,十字形梁的四个臂上分别设有应变盲孔3,应变盲孔3内设有应变片4、密封胶12和盖板11。底座2焊接安装设置在弹性体1下部,所述的桥式传感器的重心居于桥式传感器的下部,所述的底座2的受力接触面9为球面。桥式传感器还包括上球碗7和下球碗10,上球碗7设置在弹性体1的受力接触面8上,与弹性体1的受力接触面8相适配,下球碗设置在底座2的受力接触面9,与底座2的受力接触面9相适配。
如图1所示,底座2与十字形梁之间设有空隙,并在十字形梁的中心设有过载凸台5,过载凸台5与底座2之间设有过载保护的间隙。间隙为设置在底座2中部的凹口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绪荆,未经罗绪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6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滑瓶搁架
- 下一篇:一种电热水器的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