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向器铜壳成型级进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6517.1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61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娒;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 辉 |
地址: | 3252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器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制作换向器铜壳的模具。
背景技术
换向器基本上有铜壳和石墨构成,其中的铜壳俗称铜基架。目前制作这种铜壳需要五六道工序来完成,并且每道工序需要相应独立的冲床模具来完成,根据每道工序冲制的情况,配置相应吨位的冲床设备,每冲制一种铜壳产品需拆卸安装五至六道模具,存在拆装麻烦,安装不便的问题,其工作效率很低,每道冲制都需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而且目前采用这种冲床模具设备冲裁时,其一道工序即落料工序,产生的边料较多,浪费了铜原料,而提高了换向器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换向器铜壳时简捷方便,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且无边料产生的换向器铜壳成型级进模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级进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模具架、落料模具、切边模具、一级成型模具、二级成型模具、三级成型模具、压模和动作机构,所述模具架上设置有联动轴,所述切边模具上一侧设有第一送料定位块,另一侧设有第二送料定位块,所述一级成型模具距切边模具较远的一侧设有第三送料定位块,所述切边模具、一级成型模具、二级成型模具和三级成型模具依次安装在所述模具架上,所述第一送料定位块、第二送料定位块、第三送料定位块分别与所述联动轴联动,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动作机构连接;所述动作机构由汽缸或者油缸和推杆构成,所述推杆与所述联动轴连接;所述模具架上安装有卸料板,在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可移动的接料杆,所述接料杆与所述联动轴连接;所述接料杆为橡胶杆;所述模具架上靠近卸料板的位置设置有斜面。
本实用新型制作换向器铜壳时,由落料模具、切边模具、一级成型模具、二级成型模具、三级成型模具在同一压模下压铸,再由各送料定位经过联动轴移动,铜坯经过三个模具,就成为所需要的换向器铜壳,制作过程简捷方便,并且无边料产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卸料板的安装使得能够自动卸料,提高了模具的自动性能,模具架上靠近卸料板的位置设置有斜面,使得由卸料板落下的成品铜壳能够从斜面上自动滚下,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模具的位置关系以及模具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坯落料后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铜坯经过切边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经过一级成型模具成型后的铜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经过二级成型模具成型后的铜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经过三级成型模具成型后的铜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这种换向器铜壳成型级进模具,该模具包括模具架3、落料模具5、切边模具8、一级成型模具10、二级成型模具12、三级成型模具13、压模1和动作机构,所述模具架3上设置有联动轴2,所述切边模具8的一侧设有第一送料定位块7,使得切边后的铜坯由第一送料定位块7推送到一级成型模具10上;切边模具8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送料定位块9,将一级成型模具10成型后的铜坯推送到二级成型模具12;所述一级成型模具10距切边模具8较远的一侧设有第三送料定位块11,将二级成型模具12成型后的铜坯推送到三级模具13;这些第一送料定位块7、第二送料定位块9以及第三送料定位块11分别与所述联动轴2联动来实现推送铜坯的目的。所述切边模具8、一级成型模具10、二级成型模具12和三级成型模具13依次安装在所述模具架3上,所述联动轴2与所述动作机构连接;所述动作机构由汽缸或者油4和推杆17构成,所述推杆17与所述联动轴2连接,当汽缸或者油缸4动作时,带动推杆17移动,而使联动轴2移动。所述模具架3上安装有卸料板16,在所述卸料板16上设有可移动的接料杆15,所述接料杆15与所述联动轴2连接;所述接料杆15为橡胶杆;所述模具架3上靠近卸料板16的位置设置有斜面14。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铜坯置于落料模具5上进行落料,落料后的铜坯如图3所示,将铜坯放入放料工位6上,同时将落料后的铜坯置于切边模具8上,切边模具8经过压模1的压合,就成为如图4所示的铜坯,切边模具8压合后,由第一送料定位块7推送到一级成型模具10,一级成型模具10也由压模1压合后,就成为如图5所示的铜坯结构,再由第二送料定位块推9送到二级成型模具12,同样也由压模1压合,成为如图6所示的铜坯结构,最后由第三送料定位块11推送到三级成型模具13,三级成型模具13由压模1压合后,由于二级成型模具12上铜坯的挤压,推送并套到橡胶杆15上,此时,由于汽缸或者油缸4的动作,推动联动轴2,使得联动轴2移动,而橡胶杆15可以在卸料板16上移动,在联动轴2移动的过程中,也时橡胶杆15移动,由于卸料板16的阻挡,将套在橡胶杆15上的成品铜壳脱出,而落下到模具架3的斜面14上,而滚到放置在模具边上的容器中,由于落料模具5不断的落料,置于切边模具8上后,由各送料定位块逐级推进,自动就位于各模具上,各工序连续并同时进行,因此,制作换向器铜壳可在一台模具上一次完成,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安全性,并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无边料产生,具有简捷方便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6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