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尾气排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6529.4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79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政委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18浙江省东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排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排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尾气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道路机动车辆平均年增长15%,汽车造成了排放污染、噪声污染和电磁波污染,排放污染的影响最大。对大气环境有污染的气体主要有10种,其中主要由汽车排放产生的有5种(CO、NOx、HC、Pb和O3)。研究成果表明:北京市大气中HC的含量的73.5%、CO的63.4%、NOx的46%均来自机动车辆的排放。可见,解决机动车辆排放问题对改善大气污染状况是有重大意义的,尤其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方面就更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目前的汽车排污标准和净化措施,也旨在降低这三种成分的含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尾气排出装置,该装置能够很好的将汽油机排气中的三种主要污染物CO、HC和NOx同时被高效率地净化。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汽车尾气排出装置包括进气口,排气口和净化装置,净化器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紧贴外壳内壁的衬垫,衬垫上设有呈蜂窝状的催化剂载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呈蜂窝状的催化剂载体的蜂窝密度为200~600cpi,蜂窝通道的壁厚为0.1~0.3mm,单位体积中的载体表面在28cm2/cm3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催化剂载体前还装有金属催化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很好的将将排气中的三种主要污染物CO、HC、和NOx能同时被高效率地净化,以N2、CO2、H2O的形式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汽车尾气排出装置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净化器载体放大图
其中,1-进气口、2-净化器装置、3-催化剂载体、4-衬垫、5-外壳、6-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尾气排出装置由进气口1,排气口6和净化器装置2组成,净化器装置包括外壳5,紧贴外壳5内壁设有衬垫4,衬垫4上设有催化剂载体3。为了在较小的体积内有较大的催化表面,本实用新型将催化剂载体3做成蜂窝状。催化剂载体3的蜂窝密度在200~600cpi之间。蜂窝密度越高,单位体积中的催化表面越大。但受到机械强度和热强度的限制,蜂窝通道的壁厚不易做得太小,蜂窝密度就不可能太高,优选蜂窝密度采用400cpi左右,蜂窝通道的壁厚在0.1~0.3mm左右优选0.2mm,单位体积中的载体表面在28cm2/cm3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净催化剂载体3可以用金属或者陶瓷材料,但由于金属成本较高,质量太大,优选陶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剂载体3,所述的衬垫4用于保护催化剂载体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增加汽车尾气排量较大的车辆的净化效果,可以在陶瓷催化剂载体3前安装一个金属催化净化器,结构跟陶瓷催化剂载体3相同。采用双重催化净化载体装置,不仅能够有效的净化尾气,还能够改善催化净化器的冷启动性能。该装置能够用于振动较大的场合,例如摩托车的催化净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政委,未经陈政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6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